當天傍晚,李一凡返回辦公室。
他站在落地窗前,回望整座星城。
這座城市,已不再隻是中部工業基地,也不隻是一個被忽視的“非一線”,它正在因為文化的崛起而變得具象、有聲、帶著溫度與質感。
辦公室門被輕輕敲響,進來的是文化廳副廳長。
“李書記,明天文化產業基金理事會要請您去給各市縣做一個戰略說明會,很多地方領導都對凡星的‘神話經濟體係’非常感興趣,想了解模式。”
李一凡微笑著點頭:“好,這是應該的。”
“我們不是在星城造神,我們是在星城示範一件事——中國也能做出自己的文化商業模型。”
—
翌日,瀟湘省文化產業戰略會場。
李一凡首次以省委副書記身份,係統性講述了“神話經濟”的五大支柱:
1.精神內核為綱,避免內容泡沫;
2.跨媒介開發,打通創作、傳播與消費路徑;
3.全國協同孵化,布局一百個文化節點城市;
4.文化+科技融合,推動元宇宙與國風世界接軌;
5.出口導向明確,建立東亞及全球發行通路。
會議結束後,不少地市文化部門負責人主動圍上來交流合作意向。
有人感歎:“這哪是動畫片,這明明是新文化產業路線圖。”
—
晚上九點,李一凡打開微信,看見餃子發來一張照片——一位患癌少年在病房中看完《哪吒》,雙眼淚流滿麵,嘴角卻帶笑。
配文隻有一句話:
“你讓我相信,我可以再堅持一下。”
李一凡愣了好久,才緩緩回複:
“你讓我們知道,我們做的,不隻是電影。”
他長長歎了口氣,把手機放下。
神話的真正覺醒,不在影院,不在數據。
而是在那一刻,信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