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城市委辦公樓依舊燈火通明。
李一凡坐在寬大的會議桌旁,眼神堅定。麵前的屏幕上,滾動著凡星投資近五年的內部接班機製試點成果數據——覆蓋六個子公司,涉及十四個職能部門,二十七名重點培養對象正在完成“從協助到主導”的轉換。
他知道,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時代命題:企業的未來,不止於創始人的個人能力,而是是否具備係統性的“接班機製”。
尤其在馬爸爸宣布隱退之後,整個社會將“誰能接棒”這個問題擺在了台麵上。
?
“你不是在交權,你是在交一個組織的生存邏輯。”
這是李一凡這段時間在內部會議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他不是在感性地談“傳承”,而是冷靜而精準地推動製度建設。今天這場專題調研,就是為了進一步明確凡星體係內部的“可複製接班模型”。
“我們要提供給中國企業家一個現實樣本:不是靠血緣,不是靠天命,而是靠結構。”
?
早在2017年,李一凡就啟動了名為“b麵製度”的接班人試驗計劃。在他的設想中,b麵代表的是企業的“另一種可能”:
a麵是傳統的企業運營架構,b麵是準接班人團隊在實際操盤、資源匹配、戰略測試中的磨合平台。
起初隻是嘗試性地在凡星傳媒推行,由李曉薇牽頭,在三個月內推出“影子管理層”製度,每個戰略部門設一名“次責人”全麵負責但不越權。
意外的是,僅半年時間內,這些b麵成員中有三人迅速成長為正式高管,甚至帶來了比原本主責人更具突破性的戰略成果。
其中一個案例,是凡星短視頻內容部的“冬潮計劃”,正是b麵項目主導完成的——他們將李一凡提出的“反精英敘事”概念落地為一整套敘事框架,通過快節奏+輕批判+反套路的包裝,在2020年q1斬獲微博熱搜14次,微博粉絲增長超千萬。
從此,b麵機製在整個凡星體係內部全麵推開。
?
但李一凡沒有滿足於“凡星模式”的內部實踐。
2021年初,他通過市委政策研究室提交了一份“關於星城市企業治理現代化的製度草案”,主張將“接班人製度建設”納入市屬重點企業年度考核指標。
這一提案在當時引起巨大震動,尤其在傳統家族企業中引發強烈反彈。
“你這是在逼我們立太子啊?”
“企業不是國企,乾嘛搞那麼多體製內的指標?”
麵對質疑,李一凡並沒有回避。他在多次政企聯席會議上強調:
“這不是體製介入,而是風險防範。”
“一個城市最怕的,不是創業者的失敗,而是他們成功之後,沒辦法傳下去。”
這番話最終讓市裡拍板:在星城市範圍內,試點推行“企業代際治理能力評估”,由凡星與市工商聯聯合發起評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