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度比人更長壽。
—
市委宣傳部注意到了這些輿情動向,專門向市委常委會提交報告,建議將“企業傳承文化工程”納入年度宣傳重點。
這讓李一凡看到了一次製度上的機會窗口。
他隨即推動組織部與工商聯聯合發文,決定設立“企業製度化傳承試點工作組”,由凡星牽頭,選取五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接班機製公開試點。
“我們不是做公關,是做治理。”
“不是解決明星企業家的退場問題,是解決一個城市的組織生命力。”
這一次,連向來謹慎的市委書記都在常委會上點頭:“這個事情,小李抓得準。”
—
在凡星內部,李明傑和李曉薇也開始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
凡星投資內部設立“戰略觀察室”,專門跟蹤旗下投資企業的治理機製與接班人計劃進展,由不參與日常經營的獨立團隊負責評估與指導。
凡星傳媒則搭建“青年董事研習社”,從全國征集創業二代、青年企業高管,通過線上課程、實地訓練、導師製輔導等形式進行深度孵化。
而李一凡則給這個研習社起了一個名字——“火種”。
“我們不能再指望每一次危機都靠一個人來救。”
“我們要做的,是把‘能傳承’這件事,本身變成一種文化,一種製度,一種潛意識。”
—
某日深夜,李一凡結束一天的調研後,站在辦公室的窗邊。
城市燈火蔓延如潮,映照在他的眼中,卻是千家萬戶裡,那些仍為企業未來發愁的年長創始人。
他從來都不是在為某個人寫規則,他要寫的,是“一個時代如何優雅交棒”的劇本。
“馬爸爸的退場是一種完成,我們的任務,是把完成變成可持續。”
—
淩晨兩點,他在備忘錄上寫下四句話:
?\t創始人能退,是自信。
?\t接班人能接,是製度。
?\t公司能續,是結構。
?\t社會能穩,是共識。
他合上本子,眼神依舊清亮。
這個時代或許不再需要馬爸爸,但一定需要點燃更多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