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瀟湘星城市。
清晨六點,省政府辦公樓頂樓會議室燈光已亮。
一份加密文件——《中部五省協同發展會議紀要內部審閱版)》擺在李一凡桌前,落款處的蓋章赫然是:“政務院區域協調發展司”。
在這份文件中,首次以“試點協同省”稱呼瀟湘,並明確寫入:
“瀟湘省具備牽頭推動中部區域產業整合、財政共治、科技合作的能力,建議賦予其一批先行先試權限,包括但不限於專項債額度優先調撥、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及跨省平台建設財政兜底試點。”
李一凡望著窗外初升的太陽,腦中卻已轉向下一階段。
他清楚,中部協作機製的成功,隻是他躍入國家舞台的跳板之一。
真正的權力支點,是“政策平台資金”三位一體的主導力。
—
會議紀要落地當天,瀟湘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召開。
趙建國穩坐主位,卻幾乎全程未插言,隻在李一凡彙報完後,緩緩點頭:“省委支持你的布局。你帶隊,省委書記隻做兜底。”
這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所有常委心知肚明。
趙建國此時已明確傳遞——瀟湘由李一凡主推發展戰略,省委不做乾預。
—
李一凡立刻動作頻頻。
第一步,他以省政府名義,發文成立“瀟湘中部協同發展辦公室”,由發改委主任張廷山掛帥,外事辦、財政廳、科技廳等15個廳局聯合入駐,辦公室設在星城東部新區數據大樓。
第二步,他拍板設立“中部協同發展引導基金”,一期規模300億元,由瀟湘省財政出資60,其餘通過政銀合作、社會資本、央企協同配資。
這一步,是實打實“砸錢”買先行權。
第三步,則是籌建“瀟湘中部產業協同研究院”,邀請國家發改委智庫、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凡星智庫四方共建,研究方向直指產業地圖更新、財政共治模型、中部地區要素流動大數據分析等。
—
11月底,林建國在政務院會議上再度提及瀟湘。
這一次,他話鋒一轉:
“中部的成功,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誰能跑出一條路讓大家都能跟得上。瀟湘如果能走在前列,中央在新一輪製度試點中,可以考慮給出更大權限,比如主導性數字平台的國家級授權。”
發改委主任薑承遠當場回應:“我們已經會同工信部和央網信辦,討論由瀟湘牽頭建立‘中部產業鏈數據互通平台’,並納入十四五國家級試點名單。”
這句話一出,很多人意識到:
瀟湘正在突破地方的界限,正謀求一個“跨省統籌樞紐”角色。
—
與此同時,李一凡也沒放鬆媒體輿論層麵的塑造。
12月1日,《大夏財經》頭版刊出深度報道:
《從星城到瀟湘:一個中部省份的結構性逆襲》
文章由凡星傳媒與中青報聯合撰寫,從2010年星城市gdp首次突破萬億,到2020年瀟湘主導中部五省協同發展,描繪了李一凡十年布局的路徑。
文末用一句話高度濃縮:
“這不是中部在追趕沿海,而是中部在建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