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瀟湘省委、省政府聯合發布《瀟湘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草案征求意見稿》,這份字數超過三萬字的規劃文本,一經亮相,便在全國範圍內引發強烈關注。
這是全國第一份以“政務數據+ai輔助”主導完成的省級戰略規劃,其主體撰寫人——瀟湘省省長李一凡。
在省委會議室,李一凡對全體廳局主官直接宣布:
“我要求的不是一個報告,而是一場五年競賽的劇本。”
……
早在擔任星城市市委書記時期,李一凡就已經多次提出:“產業是驅動城市的引擎,而區域協調才是驅動省域躍遷的動能。”
這份五年規劃,正是他主政省府後第一次係統性重構全省經濟格局。
五大目標被明確寫入文件開篇:
一、gdp總量突破8萬億,躍升全國前六
目前瀟湘gdp為4.7萬億,李一凡設定年均增速8,疊加產業倍增與財政重構機製,力求五年內達成翻番。
他坦言:“我們不隻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2025年的瀟湘,必須從傳統製造走入智能製造,從勞動力大省躍升為技術大省。”
二、科技產業占比提升至30,建設“芯屏端網”產業帶
借助前期引入中微公司、推動長鑫存儲進入全國產業地圖的勢能,李一凡親自繪製一條從星城—瀟南—嶽衡—懷邵的科技產業走廊,並以“瀟芯穀”為核心,構建“芯片設計—設備製造—核心材料—係統集成”的全鏈閉環。
“我們不做跟跑者,要做標誌性爆點的製造者。”在產業戰略會上,他脫稿陳詞。
三、建立省級戰略產業母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
這是整個五年規劃中最具現實突破性的部分。
過去,大夏地方財政普遍受限於專項資金與土地財政,而李一凡主張在全省財政體係中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池”,並聯合凡星資本、中信建投、工銀投行等進行政府引導與市場共投。
“這不是撒錢,而是投票權。每一筆錢的落地,必須帶來一個產業生態節點。”
這句話,迅速成為瀟湘省財政廳與發改委的標語。
四、推動“三區一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瀟湘長期存在“北強南弱、中部窪地”現象,李一凡借鑒他在召陽市發展期間的經驗,重新劃分為:
?長株潭都市區科技金融核心)
?洞庭湖生態區生態+糧食+鄉村振興)
?大衡邵文旅區文旅產業提速)
?武陵山經濟帶跨省協同產業帶)
其中,他特意提出“召陽縣示範工程”,將自己主政過的百強縣作為鄉村振興數字治理與基層財政一體化試點樣板。
王正剛、劉新成等舊部被直接寫入“試點乾部梯隊”。
五、打造政務數據治理係統全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