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不到48小時,瀟湘省政府辦公廳一紙紅頭文件正式下發:“關於設立中部協同治理秘書處籌備辦公室的通知”。落款日期為6月3日,文件編號為“瀟政辦發〔2020〕38號”。
這不是一份簡單的文書,而是一道真正意義上的“製度先手”。
——
秘書處設在星城市南部新區,占地麵積近3000平方米,辦公場所即為即將交付的“星辰平台”一期大樓a座5層整層。機構編製隸屬於瀟湘省政務服務與大數據管理局,與國家發改委中部地區協同司、星城市政府共同承擔籌建職責。
這意味著,星城市將在區域治理層麵承擔起“中部指揮樞紐”的角色——不僅僅是經濟合作的中轉站,更是未來製度創新、數據共享、產業規劃乃至乾部交流的交彙地。
李一凡親自審定秘書處架構:主任由瀟湘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立德兼任,副主任三人,分彆來自江淮、贛南、鄂西三省外派;綜合協調、製度研究、產業發展、數字治理四個處室同時設立,瀟湘本地乾部占核心比例。
“用瀟湘乾部的執行力,去搭載五省的協同構想。”
李一凡在辦公會上這樣總結。
——
中部協同治理機製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
而此時的京城,林建國正在政務院常務會議上彙報:“瀟湘在製度性建設方麵邁出關鍵一步,建議將星城市定為國家級‘區域協同治理樣板市’。”
一位副總理當場質疑:“星城的體量尚小,是否適合上升到國家樣板市?”
林建國淡然一笑:“星城的體量小,是城市;但星城的治理架構,已超越城市。它具備平台化政府、財政統籌模型、數據中樞、輿情風險管理與新型乾部體係五大特征,符合未來治理方向。”
薑承遠當場附議:“中部協同治理樣板市,不是深圳的翻版,而是一個治理平台型城市的雛形,正好在星城市身上得以試驗。”
政務院總理拍板:“可行,作為南部以外的新型治理樣板,落子中部,給全國一個交代。”
——
李一凡站在星城市市政府會議室,望著窗外正在拔地而起的星辰平台。他的秘書陳曉峰低聲提醒:“李省長,國家發改委來電,建議‘瀟湘協同治理試點區’寫入2020年全國區域發展政策彙編。”
李一凡點點頭:“寫,我們不僅要進文件,更要進結構。”
幾天後,《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瀟湘打造中部協同治理新引擎》,點名“星城市將構建區域協同神經中樞”。
這不是普通的報道,而是一種“定調”——媒體用詞已經從“合作試點”躍升為“治理結構重塑”,李一凡在這條戰線上,贏得了壓倒性的主導地位。
——
與此同時,瀟湘省內也開始調整戰略重心。
發改委主任張廷山主持製定《中部協同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提出五大任務:
1.建立跨省重大事項會商機製;
2.建設中部數據共享中台;
3.推動財政協調預算製度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