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市政府辦公樓五樓,會議室內燈光如晝,李一凡手邊攤開的是瀟湘省“十四五規劃”調整草案第八稿。他的目光凝視在第三頁的一個小標題——“構建全國首個數據中樞型治理架構”。
“這不是一句口號,”他低聲自語,“這是一整套未來的政體試驗。”
——
這一整周,星城市成為全國輿論和政務係統的雙重焦點。
原因有三:
其一,全國首個“數字治理樞紐城市”授牌星城市,由國家政務院與網信辦聯合發文,明確星城市將承擔“數據治理製度輸出試點”任務,試行“平台政府算法協商數據立法”三級路徑。
其二,瀟湘省正式設立“中部政務算法試驗場”,由星城市財政局、組織部、工信局、數據局、法製辦五個部門共同承擔治理實驗,聯合中南大學、清華五道口、華為昇騰團隊和凡星智庫成立“算治實驗聯合體”。
其三,由凡星傳媒與瀟湘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數字文明·治理新秩序論壇”在星城開幕,李曉薇主持開場並發表主題演講《從輿論響應到算法協商——新治理路徑下的新媒體角色再定義》。
“這不僅僅是技術升級的問題,”李曉薇在台上緩緩道來,“這是權力結構重構的問題,是人民與政府之間,是否可以通過數據重新締結信任契約的問題。”
台下座無虛席,學者、乾部、企業家、技術工程師全神貫注。
——
回到星城市數據治理樞紐,李一凡盯著一張圖——“政務數據橫向打通指數”五省對比圖。
星城居首,遠遠拉開與鄂西、贛南的差距。
“這是行政組織的勝利。”他輕聲。
陳曉峰站在他身後,遞上當天最新的數據通報:
?瀟湘省政務係統橫向數據流通率突破82.3
?星城市本級達到94.7
?數據孤島數量首次降至個位數
?政務辦件平均時長壓縮至3.7個工作日
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在他腦海中卻轉化為一個個形象化的畫麵:一位基層乾部不再奔波多個部門辦手續;一位年輕創業者在家中通過“星政通”app就完成工商登記和稅務備案;一位農戶拿著手機查看補貼到賬進度時露出的驚訝笑容。
“這就是治理的體溫。”
他緩緩點頭。
——
星城市正在進行一項全國罕見的試驗——在一座千萬級人口城市,全麵推行“治理數字化責任連帶機製”。
具體方案是:
1.每一項群眾反映問題,都形成責任鏈,節點涵蓋街道、區政府、職能部門、數據平台四層;
2.每一個環節均設有數字化責任記錄,一旦超過辦結時限或錯誤率上升,自動觸發回溯審查;
3.全市乾部每月收到“數據治理績效雷達圖”,作為個人績效和提拔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