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雲壓得很低,海麵像一張未撫平的錫紙。
李一凡在窗前站了一會兒,給自己倒了杯溫水,行程單靜靜躺在桌麵。今天要跑三處地方,一處是沿灣商業街的複盤會,一處是港口巡檢的封閉測試,還有一處,是與幾家本地銀行的清算通道談判。
他合上門前,腳步不急,心裡卻把三件事的順序又過了一遍。
電梯滑到大廳,李曉薇已經在等。她把平板遞過來,首頁是昨夜的情緒曲線,最高的尖峰停在傍晚八點,標簽是“租約糾紛”。她說話很輕:“熱度下來了,評論區出現了‘坐下來談’的高頻詞。”
“好。”李一凡點頭,“讓這個詞多待一陣。”
車子穿過立交,沿灣的風吹得旗幟發乾。街口的招牌重新亮起,昨晚貼在玻璃上的那張“商議中”被卷起來,卷口有些皺。幾位店主端著一次性紙杯,靠在門框邊曬太陽,見到他過來,不約而同地收了收肩。
複盤會在街尾的小會議室開。桌上鋪著空白的流程圖,尺子壓著角。街道辦的小夥子有些緊張,他把昨天的處置節點按時間寫了一遍,又把“遲到的協調電話”和“過晚到位的第三方評估”用紅筆圈了起來。
李一凡沒有打斷,等他說完才把筆拿過去,在紅圈旁邊畫了兩條虛線。
“以後把‘等通知’換成‘先自檢’。門口先貼明規則,誰能進屋,誰在門外等,先畫出來。第三方評估要放在前半小時,不要等到情緒抬升再上桌。”
小夥子“嗯”了一聲,用力點了點頭,紙張被指尖壓出淺淺的痕。
銀行業務主管也在。他翻開一本薄冊子,把“通行證”的三個權益如何結算說了一遍。店主們聽得很認真,一個中年男人突然抬手:“那要是我先用培訓券,崗位對接是不是能快一點?”
“會快。”業務主管笑,“你多交一份出勤記錄,學校那邊就能給你排在前列。”
有人笑出聲,緊張的氣味散了一些。
會後,李一凡沒有多留,隻讓街道辦帶隊把路口的“樣品流程”立起來,貼在人人看得到的地方。他走到街角,又回頭看了一眼,紙麵在風裡鼓起又貼平,像一隻呼吸的胸腔。
港口巡檢在下午。測試場地不對外開放,白色的臨時帳篷沿著碼頭排出一條窄道。那群年輕人提前到了,眼睛裡有期待,也有睡眠不足的青色。
無人機在風裡懸著,螺旋槳發出細密的嗡嗡聲。地麵指揮喊了個數,設備沿著預設航線貼著海麵飛出去,回傳的畫麵在屏幕上跳動,燈標、護欄、鏽斑,細節清晰得讓人想伸手去摸。
第一輪結束,數據上來,電量還剩到可用閾值之上。帶頭的小林抿著嘴笑,掩不住。他壓低了聲音:“省長,我們想試試更長的航線。”
“可以。”李一凡點頭,“但風險評估寫前麵,責任矩陣寫紙上。”
他把手伸過去,輕輕在小林肩上拍了一下,又轉身對港口方說:“試點完成後,出一份‘樣品報告’,不用誇,寫清流程、異常、處置、複盤,誰做的,誰簽名。”
港口負責人應了一聲,手心裡的筆轉了一圈,沒有掉。
第三處是清算通道的談判。地點在中環的一處高樓,玻璃牆把城裝進畫框。會議室的桌麵很長,兩側坐著不同銀行的代表,表情各異。
流程沒有花裡胡哨的開場。李一凡把一張打印好的“通道示意”放在桌中心,用指尖依次點住關鍵節點。
“我們不改你們的風控,你們也彆改我們的樣品。把‘通行證’看成一筆筆小額可追蹤的服務收購,打包清算。今天先定兩個口徑:限額,和異常反饋時間。”
銀行代表交換了一下眼色。坐在左手的那位年紀稍長,他把眼鏡往上推了推:“限額,我們願意和你們再對,異常反饋要兩小時,你們這邊要給到專人。”
“專人就在你們名單裡。”李一凡往前推了一張白卡,“名字、電話、職責,全部寫明。”
右手那位低聲插了一句:“可不可以給我們看一次‘失敗樣品’?”
“可以。”李一凡點頭,“失敗比成功更有價值。失敗的理由越清楚,成功就越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