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的四九城,熱浪撲麵而來,天安門廣場上人流如織,廣闊的柏油路麵被陽光炙烤得發燙。瀟湘省長李一凡隨代表團抵達首都,準備參加國家發改委牽頭召開的“中部地區產業轉移專題會議”。這是他擔任省長以來第一次以主官身份出席中央層麵的經濟戰略會議。
飛機落地的那一刻,李一凡沒有絲毫鬆懈。隨行的秘書陳曉峰早已安排好車隊,張廷山和許宏誌緊隨其後,幾人一同前往駐京辦。車內氣氛凝重,連空調吹出的冷風都似乎驅不散暗湧的燥熱。
“省長,這次會議規格很高,參會的不僅有我們中部幾省的省長,還有來自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的司局長,甚至傳言薑主任也會親自出席。”張廷山低聲提醒。
李一凡點了點頭,目光望向窗外飛速倒退的街景,語氣沉穩:“這場會,表麵是產業轉移,實質是國家資源重新分配。我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抵達駐京辦後,李一凡立刻召集核心小組開會。幾張簡潔的長桌拚在一起,桌麵上攤滿了文件、圖表和筆記本。每個人神情緊繃,仿佛置身戰前的作戰室。
“江淮已經明確提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集群。”張廷山翻開最新的媒體報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安,“他們的宣傳攻勢很猛,企業家、媒體都被卷入進去,聲勢不小。”
“陶銘澤的手段一向老辣,”許宏誌接過話茬,“他擅長把政策和資本綁在一起,讓人防不勝防。”
李一凡目光如炬,緩緩開口:“聲勢大不代表能笑到最後。瀟湘不靠喊口號,我們要拿出硬實力。文件、數據必須經得起推敲。到時候中央要看的,不是我們誰嗓門大,而是誰能真正把產業鏈承接好。”
他停頓片刻,掃視全場:“今晚必須把所有資料再過一遍,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眾人齊齊點頭,心中暗暗生出一股緊迫感。
第二天清晨,會議在國家發改委大樓舉行。整個會場莊重而冷肅,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形的壓力。來自中部幾省的代表陸續入座,彼此間眼神交彙,暗潮洶湧。
會議由國家發改委主任薑承遠主持。他年逾五十,氣度沉穩,話語不疾不徐,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威嚴。
“各位同誌,今天召開這場會議,核心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在當前國際環境變化、國內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推動中部地區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薑承遠環視全場,目光沉穩,“中部地區未來能不能成為國家新的增長極,就看諸位的謀劃與執行。”
話音落下,會場陷入短暫的沉默。隨後,江淮省常務副省長陶銘澤第一個發言。他聲音洪亮,語調鏗鏘,仿佛早已準備好。
“江淮地處中部要衝,交通便利,產業基礎紮實。我們完全有能力在三到五年內,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並且吸引全球產業鏈企業入駐。我們已經與多家外資車企達成意向協議,初步投資規模將超過五百億元。”
這一番話擲地有聲,會場內不少人微微點頭,甚至有些側目。江淮的底氣和決心顯而易見。
李一凡靜靜聆聽,沒有插話,隻是筆尖在紙上劃過,記下關鍵數據。等陶銘澤結束,他才緩緩起身,聲音低沉而有力。
“瀟湘雖然在區位上不如江淮居中,但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第一,瀟湘電子信息產業起步早,擁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產業鏈基礎較為完整。第二,我們的高校科研力量雄厚,人才供給穩定。第三,省政府已經規劃了若乾承接產業轉移的高新區和產業園區,土地、環保、金融配套均已落實。”
他頓了頓,掃視全場,語氣更加堅定:“我們不追求一哄而上,也不會搞低水平重複建設。瀟湘要承接的,是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和再造,而不僅僅是引進幾個工廠。未來十到二十年,瀟湘必須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高地。”
他的發言沒有激情四射,卻字字鏗鏘,擲地有聲。會場不少人暗暗點頭,甚至有人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
陶銘澤眉頭微皺,眼神閃過一絲冷意。他沒想到李一凡敢在中央的會議上,正麵將話題提升到二十年的戰略高度。
會議中途,財政部和工信部的代表陸續發問,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土地能否保障?環保壓力如何控製?金融如何支持?
李一凡不急不緩,一一作答。每個回答都引用了瀟湘實際案例,從星城市高新區的成功模式,到召陽縣早年打造的產業集群經驗,他以冷靜而精準的數據支撐,讓挑剔的司局乾部也挑不出明顯漏洞。
薑承遠看在眼裡,心中暗暗點頭。林建國之後,他第一次在會議上感受到一個年輕省長的鋒芒。
會議持續了整整一天。散會時,天色已暗。李一凡走出大樓,京城的夜風撲麵而來,帶著一絲涼意。他沒有立刻上車,而是抬頭望向不遠處的長安街,眼神沉靜而堅定。
陳曉峰悄聲問:“省長,您覺得今天的表現如何?”
李一凡淡淡一笑:“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會場上的話是一回事,背後各省的動作才是關鍵。”
他頓了頓,低聲補充:“通知張廷山,今晚不許休息,把江淮的產業方案和我們可能的對接點全部梳理出來。明天,我要親自去見幾家在京的龍頭企業代表。”
夜色愈發深沉,京城的燈火輝煌,仿佛映照著一場無形的博弈正在暗中展開。李一凡心知,這不僅是瀟湘與江淮的競爭,更是整個中部地區未來的權力棋局。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