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四九城,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燥熱。瀟湘省駐京辦的傳真機在淩晨兩點驟然響起,滾動出的紙張上隻有簡短的幾行字:明早八點前,務必提交辦公廳‘合簽效果表’,作為觀察期首輪考核依據。”落款是國家發改委綜合司。
李一凡放下傳真,眼神冷靜而鋒銳。他知道,這是對瀟湘改革試點的一次突襲考驗,背後或許有人有意借題發難,把“合簽製”定性為“變相下放”。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陳曉峰的副主任競爭要受阻,連整個瀟湘改革的路徑都可能被質疑。
他按下內線:“曉峰,立即到駐京辦來。”
十分鐘後,陳曉峰帶著電腦趕到,眼睛布滿血絲,卻依舊挺直了腰板。李一凡把傳真遞過去:“這是命題作文,也是試金石。你現在不是以秘書身份寫,是以候任副主任身份寫。必須讓對方看到三點——第一,我們放的是程序權,而不是決定權;第二,放出去的權有痕跡、有回收;第三,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製度件。”
陳曉峰深吸一口氣:“省長,時間來得太緊,怕是難寫完整。”
李一凡沉聲道:“寫不完整也要有骨架,哪怕是乾貨清單,也要打在點子上。”
——
淩晨三點,駐京辦的燈依舊亮著。陳曉峰在電腦前飛快敲字,額頭沁出汗珠。他把合簽製拆解為五個環節:起草、流轉、授權、留痕、複核。每一個環節都附上數據和案例。
例如:“過去同一份批文,平均流轉7.2個工作日,經合簽製試點,縮短至3.8個工作日。授權卡由處級乾部持有,電子簽留痕,可追溯、可問責。”
李一凡坐在一旁,不時提醒:“要有橫向比較,把江淮和皖東的數據擺進去,讓人一眼看到差距。”
陳曉峰立刻補充:“江淮同類文件平均用時5.6日,皖東5.9日。瀟湘合簽製若全麵推行,預計可穩定在4日以內。”
清晨五點,初稿完成。李一凡親自審核,刪去空洞表述,保留最硬的數字與案例。
六點半,傳真機再次運轉。首份《合簽製效果表》被送往發改委綜合司。
——
早八點,四九城發改委大樓會議室。薑承遠坐在主位,翻看文件。幾位副司長交換眼神,其中一人輕咳:“瀟湘這是在搞‘行政權力下放’,風險不可小覷。若出現失誤,責任如何劃分?”
薑承遠沒有立即表態,而是點了一下文件中的一頁:“他們寫得很細。授權卡分三類:綠卡免簽,黃卡限時簽,紅卡逐級簽。責任鏈條寫到具體處長、科長。出了問題,能找到人。”
另一位副司長挑眉:“但這畢竟是試點,是否有推廣價值?”
薑承遠沉聲道:“先看結果。至少目前,他們比江淮和皖東快了一半,且沒出紕漏。”他頓了頓,眼神深邃,“質疑可以有,但要拿事實說話。”
——
與此同時,星城省政府一樓大廳裡,陳曉峰正在“協同台”守著。窗口前的企業代表明顯少了,他讓工作人員把昨天收上來的卡片一一攤開。上麵寫滿了“手續仍需兩頭跑”“蓋章地點分散”“授權範圍模糊”等問題。
他當場決定:“把今天的卡片全部貼在大廳公告欄上,不改口,不粉飾,讓大家看見問題。明天再貼改進清單。”
這一舉動立刻引來不同聲音。有人認為這是自揭傷疤,會被外界抓住把柄;也有人覺得這是改革的誠意。
陳曉峰隻說了一句:“怕丟臉,就彆改了。”
——
傍晚,李一凡主持的小範圍會議上,許宏誌省委組織部部長)直接開口:“小陳這次算是冒了風險,但我欣賞。‘敢揭短’,才有推進的可能。”
趙建國則笑道:“觀察期嘛,就是要看誰能在壓力下扛得住。鄧誌遠嘴巴利索,但遇到硬茬子未必能頂得上。陳曉峰年輕,倒有股子狠勁。”
李一凡沒有接話,隻把手裡的紅筆在“副主任觀察期”那一欄重重劃了一下。
——
夜深時,陳曉峰獨自回到辦公室。桌上攤著那份《效果表》的複印件,他看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心裡卻沒有喜悅。
電話忽然響起,是那個陌生號碼:“小陳,不錯啊,首輪沒被挑下去。不過你要明白,路還長。副主任之爭,不隻是數據,而是背後的人情、格局和火候。”
陳曉峰沉默良久,隻回了四個字:“我會撐住。”
窗外的星江,燈火倒映,波光粼粼。瀟湘改革的第一張“答卷”,終於擺上了中樞的桌麵。而接下來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