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的星城市,天氣驟然轉涼,晨霧彌漫於湘江兩岸。清晨七點不到,調度中心已全麵運轉。李一凡在例行簡報會上掃視眾人,聲音清冷:“今日觀摩,嘉陵為焦點。盯緊他們的三項整改清單,任何一項脫節,立即處理。”
嘉陵是這輪“問責上牆”改革試點中公認的“硬骨頭”——乾部惰政、數據造假、群眾不信,過去幾年即便三輪巡視也難以撼動根基。此次被列為第四天觀摩重地,不少外省考察團代表提前查閱嘉陵過往數據,準備“當場點題”。
上午九點整,東南片區的考察團率先抵達嘉陵市政務服務中心。廣場上設有臨時“問政直播車”,十多台高清攝像機正對著大廳門口。外圍維穩人員低聲通話,場麵緊張。李一凡坐在星城指揮中心,盯著屏幕畫麵逐幀分析,陳曉峰在一旁不斷接收各地現場彙報,神情凝重。
嘉陵市委書記白世林站在大廳門口迎接,麵色平靜,衣著筆挺,似乎對這場“火線觀摩”充滿準備。但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已經顯示,嘉陵三條整改路徑中,有一項“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投運率”實際數據與上報數字嚴重偏離。
“調度通知紀檢介入,馬上核實‘東塘村汙水站’是否投產。”李一凡低聲吩咐,手指輕敲桌麵,一份黑色檔案袋被遞到他手中。
與此同時,現場考察團代表張益誠拋出第一個問題:“請問今年嘉陵市累計問責乾部人數為何為零?是沒有問題,還是不敢認賬?”
大廳一陣沉寂。白世林麵無表情,翻開資料:“我們建立的是預防機製,重點在防早、防小。”
“可你們的信訪牆留言中,關於村鎮乾部違規的問題仍在增加,說明你們所謂的‘防早機製’,並未攔住問題。”張益誠不退讓,語氣直逼。
大屏幕上,調度係統同步顯示——“東塘村汙水站現場查驗中:設備鏽蝕、自動係統未上線、工作人員長期缺崗。”
李一凡當機立斷:“對外通報:嘉陵市環保整改項目數據存在嚴重虛假申報,立刻啟動聯合問責機製,書記、主管副市長、環保局局長全線約談。”
消息還未傳出十分鐘,一張截屏在“政務陽光”係統群眾留言區瘋傳:“還我家乾淨水,彆玩假的環保政績!”點讚破千,評論刷屏。
十點半,李一凡臨時安排一場“群眾麵對麵”,將嘉陵五個問題村鎮的代表直接請進座談廳,麵對中央考察團當麵發問。指揮係統音頻同步回傳,一個中年婦女的聲音清晰傳來:
“我不是來吵架的,但我老家村裡的汙水管三年沒通,村乾部每年說‘下月驗收’,驗了三年沒結果。今年你們讓我們填問卷,問‘滿意不滿意’,誰敢說不滿意?”
考察團一位資深組員輕歎:“製度設計再好,不落實就是空話。”
座談結束後,群眾代表們陸續離開,一位老人將一張字跡清晰的紙條悄悄遞給帶隊乾部:“我們早就想上牆留言,但有人告訴我們,手機信息會被追蹤。”短短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神色一滯。
李一凡眉頭緊鎖,對陳曉峰低聲說:“嘉陵,不是簡單的問題市,它是典型的心理防禦機製完備市——基層害怕曝光、乾部害怕擔責、群眾害怕發聲。這比形式主義更難啃。”
中午時分,監察局鬱中禮再次撥來電話:“你動嘉陵,是不是太快了?幾個常委已經向省裡打招呼。”
“如果再拖一輪,群眾隻會認為這一切又是作秀。”李一凡冷靜答道,“我要讓他們看到,誰擋改革,誰就先出局。”
午後三點,星城市政府大禮堂,第三輪觀摩總結會準時召開。此次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薑承遠主持,並特彆邀請江淮、巴蜀兩地觀察員做點評。會場氣氛不同以往,略顯壓抑。所有人都在等一個信號——對嘉陵如何定性。
李一凡帶著沉穩步伐走上發言台,沒有提前通稿,隻有幾張手寫記錄。他開門見山:
“今天,嘉陵沒有通過試點評估。我們將在試點期結束前,對其全域進行托管,並抽調外市乾部組成臨時工作組。這不是針對個人,而是製度性響應。”
全場嘩然。
但他未停頓,接著道:“改革不是選美,是選將。誰能扛得住壓力,誰就配走得遠。”
散會後,一位考察團乾部私下向陳曉峰感歎:“李一凡是真敢動。他不是在玩改革,而是在背水一戰。”
而此刻的嘉陵市委大樓,白世林正坐在辦公室中,手機屏幕上彈出一條新信息——“你還有一次發聲機會,明晚九點直播見。”
他閉上眼,長長吐出一口氣,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