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點,觀摩團再度集合。這次,不再是走馬觀花式的製度看板參觀,而是分組進入各市實地點驗。領隊提前下發了一張“試點任務清單”,密密麻麻列著九大環節:群眾簽名樣本抽查、綠單數據隨機核驗、並聯審批走流程、三日交卷對照追溯、問責情況逐項複查等。李一凡親自批示:“把這張表當成體檢單,一項一項過關。”
其中一組由中部某省政務廳副廳長帶隊,選擇了朱洲的教育基礎設施整改現場作為重點抽查對象。這是三日交卷時曾“補回工期”的急搶項目,如今被釘在“製度試點回頭看”的靶心上。朱洲方麵顯然並未料到會被點名,市長、分管副市長和教育局主要負責人臨時取消外出會議,匆忙趕往現場迎接。
上午八點半,觀摩團抵達朱洲一中施工現場。圍擋外已拉起橫幅,工地入口處懸掛著“整改樣板工程”字樣。但觀摩團成員剛走入施工通道,負責安全講解的基層乾部就被一位代表問住:“你們投光燈連夜施工是哪天開始的?”對方語塞,翻看記錄本卻找不到準確答複。另一位代表隨即接話:“群眾代表在哪兒?簽名頁呢?”現場氣氛頓時緊張。
幾名觀摩代表繞至側牆,查看牆麵上張貼的“群代簽名頁”複印件與施工進度對照表,發現時間標注模糊,有一頁甚至是“後補影像”。一名來自西南省的代表冷笑道:“真有意思,都試點了,竟還不學會按時間戳做檔案?”話音未落,李一凡身邊調研組的人也到場。他們不發一言,隻是在手持終端上拍照、比對,然後與觀摩團悄聲交流幾句。
市長試圖解釋:“這組材料是我們周末從後台係統重新導出的,確實存在部分圖像重複上傳的問題,但…”未說完,代表已抬手打斷:“後補與重傳不是一碼事,我們要的是真實的閉環流程,不是花字報告。”另一位代表指向數據公示牌:“退費清賬寫的是百分百完成,請提供賬戶流水截圖。”教育局長臉色發白,迅速聯係財務調度室調取資料。
十分鐘後,財務資料以u盤形式送到現場,卻因格式與公示數據不一致,再度引發代表質疑:“怎麼會沒有三家銀行的共同確認?”陳曉峰此時趕到,臉色凝重。他沒有立刻插話,而是走至進度牆前,一一查看標注、簽名、視頻截圖的序列號。確認問題存在後,他抬頭對眾人說:“這是我們的問題,我先說清楚,再讓相關人說明。”
他說:“該校進度在三日交卷中曾落後八小時,後續搶工確實存在部分簽字時間與施工記錄對不上的情況。群眾代表簽名影像未錄入完整係統庫,屬調度室督導不嚴。我已經記下。”隨後,他轉向市長:“請您說明退費數據源頭,以及係統接口對賬流程。”市長點頭,語速放慢:“我們用的是三聯核查機製,但今天調出的文檔,是會前加急生成的彙總版……”
話還沒說完,現場的代表組長已經舉手:“你們這麼做,說明流程壓不住應急習慣。”另有代表跟進:“如果不是我們到這兒來,這事永遠也不會暴露。”李一凡聞訊親至現場,聽完陳曉峰和市長簡要彙報後,隻說了一句:“既然出問題,那就按問責程序上牆。”隨後,他讓調度組立即調出“朱洲整改流程全套台賬”,同步給代表團。
下午兩點,問題牆新增“朱洲校建環節檔案缺失”紅單一張,群眾代表署名欄由本地三名代表與外省兩人聯署,時間定格在1446。同一時段,群眾代表團被邀請進市民議政廳,與朱洲方麵舉行小型座談。座談中,一位本地代表情緒激動:“我們簽了名,但照片沒貼上係統,等於白簽。”教育局長再次致歉,並提出:“整改期內,我們將按代表建議設立現場檔案箱,供每日核對。”
觀摩團在廳內觀看了調度室當晚通宵核查的回放視頻。畫麵顯示,當晚朱洲項目確實有調度協調及數據補錄行為,但與群眾代表的簽名未完全同步,流程鏈出現斷點。陳曉峰最後總結:“這就是製度嵌入太淺的結果,我們下一階段重點,就是讓數據說話,不再靠‘演示感’。”
黃昏時分,代表團返回省政府。李一凡未做冗長總結,隻安排一句:“明天開始,群眾代表與外省代表混編隨機巡查,省紀委聯合調度。”調度室發布當晚文告,標題為:“朱洲案例通報與製度補丁”。副標題更尖銳:“問責不是終點,反複才是習慣的天敵。”
代表群裡討論炸開。一位北方代表發言:“這才是觀摩的意義。”另一人回應:“我們在自己省推問題牆,有人還想靠模仿糊弄過去,今天這回真是打臉了。”更有人直接截圖“朱洲紅單”,配文:“彆再以為掛牌就是掛牌子。”這些圖片迅速在政務圈刷屏。
夜裡十一點,李一凡仍在批閱“試點觀摩第二日反饋簡報”。他看完後,在最後一頁用手寫了一行字:“朱洲不是壞,是懶。”他把紙交給陳曉峰:“明早八點,帶你的人去三所問題校重拍一輪簽名視頻,務必直播。”陳曉峰點頭:“明白,今天教訓深刻。”
淩晨一點,調度室傳來消息:“係統綠單恢複比對完成,朱洲項目數據已補全,審查軌跡存檔入庫。”工作人員一一在記錄本上蓋章,一位年輕同事感慨:“原來這才是真‘上牆’的意義。”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