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落到桂浦江麵,港區的吊機像停住的指針。二十點三十分,省改革辦的夜查車隊從廣城出發,直插桂浦郊外的“海絲智造園東區”。
車門一開,冷風裹著油泥味撲麵而來,照明燈把一片空地照得慘白。無人機升空,航跡把園區劃成幾何切片,屏幕上不斷回傳畫麵:路基鋪了一半,廠房鋼構隻立了三榀,圍擋後側是連片荒草。
值守員遞上《當日施工日報》,上麵寫著鋼筋綁紮完成36噸、模板安裝完成420平方米。住建口把日報與影像套疊,係統自動判定“誇報概率極高”,旁邊的紅點閃了兩下,落在“形象進度倒掛”。
招商專班臨時負責人趕到,解釋說設備正調試,次日全麵鋪開。李一凡沒接話,示意把“透明窗”的後台拉出來。平台調出三個月簽約、拿地、撥付、進度四條曲線,簽約線一路向上,進度線卻在低位遊走。財政口點開撥付節點,發現園區以“保就業、保稅源”為由申請預撥兩次,金額合計過億。
李一凡把記號筆在白板上寫下四個字:證據不立賬。他讓無人機落到鋼構下,對著每一處焊點做近距取證,隨後要求日報裡的每一項工程量都現場丈量複核,結果當晚回填到“透明窗”。
二十二點,車隊折向橫灣“金柳灣改造”項目指揮部。大廳裡燈光亮如白晝,一麵“簽約牆”上貼著密密麻麻的合影。改革辦工作人員隨機抽取十家“落地企業”,通過稅務端和用電報裝後台快速對證,三家無用電記錄,兩家跨區開票,一家注冊地在沿海異地工業園。商務口順手把這十家企業的租賃合同調出來,七份的產權登記號都指向同一套寫字樓。
李一凡把“簽約牆”拆成兩麵:一麵改叫“實投牆”,另一麵乾脆寫上“空殼牆”。他讓橫灣當場製定“空殼剔除清單”,並把整改步驟即時推送到“透明窗”的公眾端:清單編號、責任人、糾正期限、複核節點,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把“假項目”的源頭掀開,信息與公眾組追蹤“簽約牆”背後的操作鏈。橫灣招商局提交的外包采購文件顯示,某“產業服務公司”承接了“全年招商落地服務”,包乾費用近千萬,考核指標隻看“簽約金額”。政務采購口指出,這是典型的“指標外包”,容易把招商做成“簽約劇”。
紀委監委聯絡員接過材料,現場登記取證。李一凡要求:從今夜起,凡涉及“外包招商”的合同全麵停擺,所有外包團隊不得參與簽約、落地、入統三個環節。
零點過後,夜查轉入縣區。桂浦下轄的臨海區政府大樓燈還亮著,幾個招商員正排版第二天的“路演海報”。改革辦在會議室做了個十分鐘的“盲測”——隨機給出一家外省製造企業的基本參數,讓招商員在“透明窗—政策匹配”裡檢索可承接地塊和能耗指標。三名招商員卡在“能耗預占”這一項,係統不斷提示“指標餘額不足”。
這意味著此前的“簽約”很多隻是紙麵承諾,一旦進入能耗審批就會原形畢露。李一凡叮囑組織部:次日開始,集中抽調十名懂財務、懂工程、懂能耗的乾部,補足縣區招商隊伍的專業斷層,避免“文案型招商”。
隨後,巡視車偏向臨海區一處舊廠房,門口懸著橫幅:“xx新材料項目火速進場”。進門一看,車間隻有臨時吊燈,地上粉末無一處固化。廠房角落擺著幾套剛拆封的機器,出廠編碼顯示生產日期就在三天前。
企業代表出示“投產證明”,蓋章的單位是“產業服務公司”。住建、環保兩口當場否認這種證明的效力。李一凡拍照留痕,把“投產證明”撕開一角,交給公安:涉嫌偽造文書,依法處理。
夜裡一點四十,橫灣江邊的會議室又圍起一圈人,主題寫在白板上——“簽約即入統”整改。財政提出“資金四不撥”:無證據不撥、無實物量不撥、無節點見證不撥、無第三方核驗不撥。發改提出“入統三件套”:用地預評審、廠房實測、能耗預占,缺一不可。
金融辦補充“白名單快審”:把真實動工、證據鏈完整的項目納入綿密的資金通道,並與銀行授信白名單打通,形成立體化的“保真保用”。三條原則形成當場紀要,傳到“透明窗”的製度欄。
將近兩點半,一件意外把夜查推進到更深處:桂浦一家“重點簽約”的新能源企業在平台後台顯示“貸款批複即時到賬”。金融辦疑惑地把貸款合同調出來,赫然發現貸款附條件為“政府貼息+財政兜底”。財政口倒吸一口冷氣——這是把金融風險硬塞給財政。
李一凡點名把合同拍照入檔,原則定性為“違規承諾”,要求三日內自查全省類似條款,涉及財政兜底的一律撤銷,已經發放的,依法備忘、限期糾正。
為了堵住“演戲式開工”,改革辦把工程口請到“空殼牆”前,逐條設計“實物量采證”模板:樁基要有機頭記錄與混凝土攤鋪溫度曲線,鋼構要有焊接熔深照片,設備進場要有操作試車噪聲譜與三相電表讀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模板被放入“透明窗·證據庫”,供全省統一調用。有人嘀咕說這太“苛刻”。李一凡的回應是兩個詞:公平,省錢。公平在於誰真乾誰吃到政策紅利;省錢在於每一筆撥付都靠證據“自帶憑證”,減少日後追溯成本。
三點一刻,最後一站回到橫灣區政務大廳。大廳已清人,窗前的號機還在閃綠。政務數據中心把當天受理的“招商相關”窗口全部拉出複盤:有的把“谘詢”當“受理”,有的把“收件”當“辦結”,有的乾脆把“容缺受理”截成“已辦”。
李一凡定下“窗口四禁”:禁遮擋狀態、禁模糊拍照、禁截斷流程、禁跨號辦理。次日零點起,平台默認抓取窗口監控與係統日誌,任何“跳節點”的辦件都會彈出黃卡提示,嚴重者直接紅卡退回。
天色發白時,第一批處理決定同時發向桂浦與橫灣:暫停執行一切“簽約入統”統計,改為“動工入統”;對“外包招商”的采購合同一律中止、審計;對偽造“投產證明”的主體移交公安;對財政兜底類貸款逐項整改;對造假的日報按乾部問責鏈追溯。
隨附的是《實投見麵會工作指南》,把企業最在意的用水、用電、稅務、能耗、環評、施工許可整合為一個臨時並聯窗口,時間表逐項寫到鐘點。
上午九點半,“透明窗”在公眾端上線“空殼牆清單”。企業和市民能清楚看到哪些項目被剔除、剔除理由是什麼、糾正時限到哪天。評論裡有人問,清單會不會砸本地“麵子”。改革辦給出一句話:清單是為了護住“裡子”。這句話被反複轉發,成為當天熱詞。
午後,廣城召開短會,對夜查結果做係統化部署:省裡成立“招商核驗專班”,從發改、財政、住建、金融、公安各抽人,進駐桂浦、橫灣兩地,實行日通報、周評議、月考核;省委組織部追加“招商專業崗”序列,明確對口招錄與培訓計劃;省審計廳把“招商外包與財政風險”列入季度滾動審計。會末尾,李一凡強調了一句:不反對招商搞氣氛,但絕不允許用氣氛替代工程量。
當晚,桂浦的“實投見麵會”如期舉行。不同於以往熱鬨的簽約儀式,這次會場隻有幾排桌椅,背板上印著清清楚楚的辦理清單。
三家真正動工的企業把圖紙攤在桌上,一項項核對水電氣接入、能耗指標分配、原料運輸路線。橫灣那邊,第一批“空殼牆”企業的法人接到了整改通知書,限期三十日補齊實投證據,否則撤銷一切政策資格並納入失信名單。
夜裡十點,數據中心的屏幕上出現兩條緩慢上揚的曲線:桂浦的實物量采證回填率提升到七成,橫灣的“空殼剔除”完成度過半。曲線旁邊還多了一條細細的綠線——“群眾感知度”。平台統計了窗口等待時長、谘詢回呼次數、企業辦理成功率,三項加權。綠線不高,卻穩穩向上。
李一凡看著三條線,合上本子,隻留下一行字給改革辦:從明天起,把夜查常態化,改名叫“證據夜航”。隨後又加了半句:不打招呼,直達現場。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