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的雲層低得很,像一張壓在屋脊上的幕布。上午九點四十,中央機關會務樓三層,書記會議按時開場。會標隻有八個字:治理能力現代化·可複製。左右兩側屏幕已經並屏嶺州“透明窗”的四個模塊,工程表、金融表、群眾代表簽名圖、老人版入口,靜靜亮著。
輪到地方發言之前,秘書處先播放一支兩分鐘的“樣本短片”。鏡頭沒有旁白,隻有時間戳:嶺海北岸消防否決—返工—複驗三小時二十四分;桂浦大廳“谘詢受理”誤觸率從兩位數砍到一點一;韶川電子回執時滯壓到五分鐘;嶺北補傳抽簽視頻,群眾代表旁簽“已見證”。視線在屏幕上來回,許多人下意識地往前探了一寸。
李一凡被安排在第三個發言。輪到嶺州,他沒有鋪陳,隻把講稿夾在手下,開口直接落到方法論上:嶺州沒有創造新口號,隻把四件事做成了工具——白名單專回路、預交樓機製、正負麵表列、以查促建。每件工具都配“編號—路徑—回執—旁聽”,做到了可觀察、可拆解、可複核。
他把鋼筆尖敲了一下台麵,抬手示意導播切屏。屏幕右上角的小鈴鐺彈出“今日要改”:三處門縫、一條消防聯動延時、兩份用途摘要待補。李一凡說,嶺州不怕被看,怕看不見。他停了一秒,又補一句:看得見以後,還要能當天改。
會場後排傳出幾聲低低的咳嗽。南部鄰省的一位主官率先提出疑問:嶺州這一套,對乾部壓力太大,容易“勸退乾事”。另一位學界出身的常委解釋說,“正負麵表列”容易變成數字遊戲,最後乾部隻顧“表格好看”,不敢承擔創新風險。還有人提起“預交樓”的安全邊界——一旦出事,責任鏈條會不會把地方拖入泥潭。
李一凡沒有反駁長段。他翻過一頁,點出三行:容錯三條——錯要改、改留痕、痕可審;創新容錯場景表——允許在法規框架內超前試點,允許節拍不整齊,但必須留痕、可審、有回路;否決權高位不撤——消防聯動不過、燃氣封簽不全、水質不合格,預交不啟動。他抬指輕點屏幕,嶺海北岸那條“否決—返工—複驗”的節拍條再次躍出,綠燈亮的一刻定格在畫麵中央。
坐在主席台中段的一位資深書記開口,語氣平平:光看片子容易熱,關鍵在“人”。乾部怎麼判。李一凡把第二頁推到最上麵——正負麵表列的兩張卡片,在鏡頭裡清清楚楚:十條正項、十條負項,右下角壓著“群眾評分—乾部複核同屏”。他用最短的句子落刀:看人不靠口碑,靠動作;動作不靠嘴,靠編號;編號不靠傳說,靠回執。
秘書處請他把“以查促建”示範一遍。李一凡點了老人版入口按鈕,把“我該找誰”放到屏幕正中。隨後請導播現場撥通嶺州桂浦政務大廳的值班機。大廳裡人聲不高,一個老人在玻璃前猶豫,取號機自動彈出提示“谘詢不啟動時鐘”。
老人在鏡頭裡點下“受理”,號碼紙吐出。李一凡不評價,示意導播切回。他說:這就是“以查促建”的第一步——現場被看見。第二步是把“誤觸糾偏”寫進細則,第三步把它上牆,第四步納入乾部考核。沒有戲劇,隻有節拍。
第一輪質詢結束,秘書處收集“是否可推廣”的表態。三位書記當場點頭,認為嶺州的“白名單專回路—並表四統一—節點撥付—代表人訴訟”形成閉環,值得上升為國家層麵“保交付工具包”。兩位提出要加一條“金融坐席核驗”的全國共性規則,把“代簽坐席”“假在線”直接列為重大缺陷。也有一位謹慎派,擔心媒體跟拍造成“表演式治理”。
主席台的主持者敲了敲木槌,示意再看一段。第二段短片不是“亮點”,而是“補丁”:桂浦彈窗糾偏模板從市級擴到縣級,縣裡的取號機型號老、係統舊,信息組連夜寫了過渡腳本;韶川“電子回執時滯”曾在個彆窗口反彈,財政端把“時滯紅環”做成日環圖,誰紅誰解釋;嶺北“抽簽視頻晚傳”的經辦,三天內兩次犯同類錯,被從“合規修複榜”移出,轉黃卡教育。
畫麵無聲,卻比任何語言更有說服力:這不是靠一口氣憋出來的熱鬨,是靠一個個補丁縫出來的穩。
午間休息,走廊裡的空調風吹動旗角。常之朗把手機遞給李一凡,屏幕上是一條來自嶺州的信息:均安係又有兩名財務中層向“合規修複榜”主動報錯,三個月審批日誌補齊上傳。李一凡嗯了一聲,讓他把編號寫下,下午是否要用,視場上氣氛而定。
下午一時三十分,書記會議恢複。主持人宣布臨時議程:由央媒牽頭的“樣本片第二季”列入全國政務公開日程,擬優先拍攝嶺州“以查促建教官團”的夜校現場。有人擔心“夜校會成秀場”。李一凡抬眼,淡淡一句:夜校講按鍵,不講故事;講回執,不講願景。拍就拍按鍵。會場幾處低笑,緊張感剪開了一條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後進入定調環節。秘書處把三頁薄薄的“會議紀要草案”投到屏幕,第一行寫著:嶺州經驗可推廣。後麵四點原則清楚到近乎刻板——
一是先試點、後立規:由四九城牽頭,選三省八市跟進“白名單專回路—預交樓—表列—以查促建”組合包,觀察一季。
二是乾部考核並聯:群眾旁聽席保留,正負麵表列納入“第一線表現分”,季度通報、月度黃卡、周度糾偏、日度上牆。
三是風險邊界前置:質量否決權高位不撤,消防、燃氣、水質三條紅線全國同口徑;金融“坐席核驗—深夜審批曲線”納入監管常規抽查。
四是信息公開克製:不拚熱詞,不靠喊話,隻上“編號—路徑—回執—旁聽”;老人版入口一並作為強製項。
紀要念完,主持人掃視全場:“如無異議,將報批。”右側一列很快舉起了手,左側幾位抬眼互視,最終也緩緩點頭。木槌落下,聲音不大,卻清晰。
散會之前,主持者點名請李一凡用一個詞概括嶺州經驗。李一凡想了兩秒,說:上牆即考。四個字落下,會議室裡出現一次罕見的一致微笑。那不是迎合,而是輕鬆。把難事交給製度去撐,把臉收回去,日子就好過。
走出會場的走廊,幾位老前輩拉住他寒暄,有人拍著他的肩,語氣又輕又穩;也有人不動聲色,隻伸出手握一下,手心有力。常之朗走在後頭,注意到角落裡一位來自北方某省的主官一直沒說話,隻在翻閱“紀要草案”時,用指肚在“群眾旁聽席”四個字上停了一會。那一停,像暗湧。常之朗把這個細節記進本子。
臨近傍晚,四九城的天邊透出一絲亮光。李一凡剛上車,手機振動,是短短一句:尺度拿穩。落款是林副總理。沒有表態,沒有指示,隻有四個字。李一凡回了兩個字:明白。車窗外的禦道整齊向後退,他閉上眼,腦子裡卻在倒數今晚嶺州“事實清單”上牆的時間點和編號序列。
回到駐地,他沒有開會,也沒有安排迎送。他讓常之朗把三件小事發回嶺州——
第一,把“代表人訴訟—老人版入口”固定到首頁第一屏,字體再放大兩號;
第二,把“合規修複榜”的旁聽席引入標準化,群眾代表簽名圖下加上“修複照片對照”;
第三,把“凡星子池—投研決策公開摘要”並入“以查促建觀察項”,每一筆投前儘調、投後裡程碑都貼編號,接受群眾側的旁聽和提問。
他把紙翻回“灣南新城”的那頁,在“智造學院—人才公寓—兩所小學一所中學”的連線旁畫了一個小圈,留出空白:回流與就業的曲線,明天起要並到首頁第二屏。他清楚,中央定調“可推廣”,不是給嶺州一頂帽子,而是在山梁上把一塊石頭向前推了一寸。石頭一旦動起來,就得有人跟著頂住,不然它會倒過來砸自己。
夜裡九點半,嶺州透明窗首頁更新,《事實清單十六號)·書記會議日》。首屏第一行,直接貼上“會議紀要草案”的四點原則;第二屏並上“回流—就業”雙曲線;第三屏是“表列淨得分—動作強度”四市並屏;第四屏固定“老人版入口—代表人訴訟”大按鈕。
評論區的第一條留言來自一個網名“搬家小哥”的用戶:搬得動,是因為看得見。第二條留言說:今天把電視關了,但把“透明窗”開大了。
灣南的海風吹過機位。機器人車間的那條試產線,機械臂在淩晨前做完第一千次重複測試,燈滅又亮。廣城江邊,夜校的教官團還在講“審批日誌四同屏”,有人困得眼圈發青,但手上的筆沒停。桂浦大廳的取號機預設了第二天的彈窗字體,嶺北的抽簽視頻自動備份多了一處雲端。韶川財政的“時滯紅環”又淡了一圈。
四九城的樓外,旗幟安靜。李一凡寫完最後一行字,合上本子。燈滅之前,他把“上牆即考”四個字寫在紙條上,折好,夾進紀要。那是嶺州帶過來的詞,也會成為更多地方將要說的詞。會場已散,節拍卻在走。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