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五百名喀蘇沁部勇士跨上戰馬。
許承鈞並沒有帶走喀蘇沁部的所有戰士,還給這邊留下了幾十人,協助留下的一百名龍國士卒,留在喀蘇沁部駐守。
許承鈞抬手一揮,三千騎兵與五百敗軍如同兩股洪流,裹挾著漫天黃沙,朝著烏蘭達壩隘口奔去。
巴圖最後回望了一眼部落,阿嬤佝僂的身影站在最高的山丘上,白發在風中翻飛。
像許承鈞這樣,兵不血刃成功裹挾了一份戰力的小隊有不少。
當然,遇到了抵抗的小隊同樣也不少,兩國交戰,從來沒有什麼婦人之仁,敢反抗的部落,隻有殺戮才能讓他們懼怕,才能讓他們臣服。
當然,大軍也是有軍紀的,並不會真的趕儘殺絕,軍隊隻會殺那些手握武器敢反抗的,投降之後並不會殺戮無辜。
戰敗後的部落,戰士同樣會被裹挾出征,部落這邊會留下一隊龍國士卒看管保護。
或許一兩個月,或許三四個月,或許半年,等後續接手的二線部隊和行政官員會慢慢到達,對所有占領部落展開治理以及漢化。
巴圖跟隨龍國人的部隊不斷在草原上奔襲,往烏蘭達壩隘口方向而去,一路上,他們的隊伍會不斷的遇到一隊隊的龍國騎兵。
這些龍國騎兵,隊伍裡同樣也裹挾著烏梁海地區其他遊牧部落的戰士,巴圖還見到了不少認識的部落首領。
看來龍國人是真的沒有說謊,整個烏梁海地區的所有大小部落,都發生了喀蘇沁部一樣的遭遇。
自己這些人的會被集中到烏蘭達壩隘口,成為攻打烏蘭達壩隘口的炮灰吧?
對於即將成為炮灰的命運,巴圖不敢反抗,隨著遇到的龍國騎兵隊伍越多,巴圖也從其他部落首領們的口中得到了龍國軍隊真正的實力。
人數多並不是龍國騎兵優勢,龍國騎兵真正的優勢在於他們的火銃和手銃。
並不是所有部落都跟喀蘇沁部一樣,乖乖投降的,有些實力更加強大的部落,很是硬氣的反抗了。
然而,龍國人的火器教他們做人了。
在龍國人的火銃麵前,草原勇士根本就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那些但凡反抗過的部落,這會兒都是無比的老實,比他們喀蘇沁部的勇士都要老實。
他們徹底的被龍國人給打怕了。
這種畏懼的情緒,很快就感染到了他們喀蘇沁部的勇士,越往前走,隨著龍國騎兵越聚越多,所有人都沒有了任何一絲的反抗心思,即便大家即將會被當做攻擊關隘的炮灰。
隊伍快要到達烏蘭達壩隘口的時候,龍國騎兵數量已經達到了五萬之多。
被裹挾的蒙古各部勇士人數,也來到了近一萬人,看來整個烏梁海各部,這是都被龍國人給一鍋端了啊!
................................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