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前往英格蘭,除了100艘戰船上標配的海軍之外,陳平安還額外帶了五萬陸軍和五萬騎兵。
摻和英國內戰之前,陳平安也是大體的查過一些英國二次內戰的資料的。
雙方總兵力加起來也不到十萬,自己這次帶十多萬大軍,鎮壓一個英格蘭王國足夠了。
艦隊在海上航行了近一個月,於神武十一年1647年)十二月初八抵達蘇格蘭的愛丁堡。
愛丁堡是沿海城市,它位於蘇格蘭中部低地的福斯灣南岸,瀕臨北海。
愛丁堡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十二月較為寒冷潮濕,常有雨雪。其平均溫度是1c~7c,白天平均7c,夜間平均1c。
冬天一般不低於零度的氣溫,還是非常適宜生活的。
愛丁堡同樣也是蘇格蘭的行政中心,愛丁堡自中世紀起就是蘇格蘭的政治、文化中心。
鄧肯·麥凱是愛丁堡第三城衛軍的一名了望手,剛剛吃過午飯的正鄧肯和同伴一臉悠閒的站在愛丁堡城堡的了望塔上眺望著遠方的海麵。
鄧肯嗬出白霧搓著手,鐵製望遠鏡在掌心沁著寒意。福斯灣的海麵上,原本平緩的灰藍色波紋突然被割裂——起初隻是極遠處的黑點,像撒在天鵝絨上的黑芝麻,隨著黑點的不斷變大,鄧肯一下子就慌了。
鄧肯趕緊的把望遠鏡放在眼前,密密麻麻的黑點瞬間就被放大,那是一艘艘戰船。
"聖母瑪利亞!敵襲,敵襲,海上來了好多戰船!"
鄧肯身後的同伴湯姆聞言,扭頭往海麵上看去,遠處密密麻麻的黑點雖然看不清,但並不妨礙他清楚那是一艘艘的船。
“鐺鐺鐺!”“鐺鐺鐺!”
了望塔上的警鐘被急促敲響,警報聲撕裂空氣,驚飛了棲息在垛口的烏鴉。
鄧肯的隊長詹姆士衝上來奪過望遠鏡,喉結劇烈滾動:"通知城門!升起全部吊橋!"
“士兵,士兵,全部上城牆。”
警報聲中,原本寧靜愛丁堡城一下子就慌亂了起來。
隨著海麵上龐大艦隊的不斷靠近,每一艘巨艦桅杆頂端的玄色龍旗已經是清晰可見。
愛丁堡中的守軍將領哈裡森,終於是明白了龐大艦隊的身份強大東方龍國。
哈裡森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原來是龍國人,這下沒事了。
最近幾年,龍國人的名頭,在整個歐洲那都是非常響亮的。
富有、強大、神秘都是龍國的標簽,但龍國從未在歐洲發起過戰爭。
雖然不知道龍國這次為什麼一下子出動了如此多的巨艦來到愛丁堡,但想來,人家應該不是來攻打愛丁堡的吧?
100艘鋼鐵巨艦行駛到利斯港外五裡處就停了下來。
利斯港位於愛丁堡市中心以北約4公裡處,瀕臨福斯灣,是愛丁堡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
從15世紀起,利斯就成為愛丁堡的外港,承擔著貿易、航運和軍事防禦功能。
17世紀時,愛丁堡的海上防禦和對外聯係高度依賴利斯港,它也是愛丁堡附近最具戰略意義的港口設施。
即使隔著還有很遠一段距離,但100艘在海麵上一字排開的巨艦,就像是一百頭蟄伏在大海中的一百頭黑色巨獸,那種撲麵而來的壓迫感,還是非常強大的。
一艘小型衝鋒舟被從巨艦上放下,勞倫斯坐著衝鋒舟來到利斯港的碼頭。
這種情況下,利斯港碼頭的守軍自然是不可能發動攻擊的,勞倫斯被請進上了利斯港的碼頭。
利斯港碼頭守將奧利弗接待了勞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