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陽春三月,大觀園內桃紅柳綠,鶯啼燕語。沁芳橋下的溪水潺潺流淌,帶著幾片落花蜿蜒而去。暖風拂過,垂柳依依,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
這日清晨,賈母興致頗高,吩咐鴛鴦:“去把姑娘們都叫來,今兒天好,咱們放風箏去!”
消息傳開,園中頓時熱鬨起來。丫鬟們忙著翻箱倒櫃,找出各色風箏;小廝們則在空地上來回奔跑,試放風箏。
黛玉正在瀟湘館內臨帖,聞訊放下筆,對紫鵑笑道:“這倒是個雅事。”
紫鵑忙去取來一個精致的蝴蝶風箏,翅上繪著淡粉色的花紋,觸須輕顫,栩栩如生。
“這還是去年寶二爺特地讓人從蘇州捎來的,一直沒舍得放。”紫鵑笑道。
黛玉輕輕撫過蝴蝶翅膀,眼神恍惚:“難為他記得我喜歡蝴蝶。”
正說著,寶玉一陣風似的闖進來,手裡拎著個五彩斑斕的鳳凰風箏。
“林妹妹快看!這是我讓茗煙新紮的,可還入得眼?”他額上還帶著細密的汗珠,眼神亮晶晶的。
黛玉細細打量那風箏,見鳳凰展翅,尾羽飄逸,彩繪精致,不由點頭:“果然是好手藝。隻是這鳳凰太過招搖,不如我的蝴蝶清雅。”
寶玉笑道:“妹妹的蝴蝶固然清雅,可我這鳳凰才配得上今日的興致。”
二人說笑著往園中空地走去。
此時空地上已是人頭攢動。寶釵攜著個大雁風箏款款而來,那風箏造型古樸,羽翼豐滿,與她端莊的氣質相得益彰。
探春遠遠地就聽見她的笑聲:“我這兒有個軟翅子大鳳凰,今兒定要放得最高!”
惜春跟在她身後,手裡拿著個美人風箏,安靜地笑著。
賈母被鴛鴦攙扶著,看著眼前熱鬨景象,滿麵紅光。她特地選了個大魚風箏,取“年年有餘”的吉兆。
“政老爺怎麼沒來?”賈母四下張望。
王夫人忙回道:“老爺一早就去衙門了,說是公務繁忙。不過特地囑咐,把他那個龍風箏拿來放放,討個吉利。”
賈母點點頭,目光掃過在場的孫輩,忽然注意到站在角落的寶琴,她手裡拿著個少見的大紅蝙蝠風箏,鮮豔奪目。
“寶琴這孩子,總有些稀奇玩意兒。”賈母笑道,“過來讓我仔細瞧瞧。”
寶琴乖巧地上前,將風箏呈上。薛姨媽在一旁解釋道:“這是她哥哥特地從南邊帶來的,說是寓意洪福齊天。”
眾人嘖嘖稱奇,唯有黛玉遠遠站著,眼神黯淡了一瞬。
風箏陸續升空。寶玉的鳳凰迎風直上,五彩斑斕的尾羽在藍天中格外醒目。他專注地放著線,時不時看向身旁的黛玉。
黛玉的蝴蝶風箏也漸漸升高,在春風中翩翩起舞,宛若真蝶。她仰頭望著,忽然一陣急風襲來,風箏劇烈搖晃。
“快收線!”寶玉急忙提醒。
黛玉手忙腳亂地收著線,卻不慎被線割傷了手指。
“哎呀!”她輕呼一聲,指尖已滲出血珠。
寶玉立刻丟開自己的風箏,抓起她的手:“怎麼這麼不小心?”說著,竟自然而然地將她受傷的手指含入口中。
黛玉頓時滿臉緋紅,急忙抽回手:“你...你這人...”
一旁的寶釵看見這一幕,眼神暗了暗,卻仍保持著得體的微笑。她的大雁風箏穩穩地在空中盤旋,一如她平日的穩重。
探春的軟翅子大鳳凰已放得極高,她興奮地喊道:“你們快看!我的風箏最高!”
誰知話音未落,遠處忽然飄來另一隻鳳凰風箏,與她的纏繞在一起。
“這是誰的風箏?”探春驚訝地問。
麝月忙回道:“聽說是南安郡王府的姑娘們在隔壁園子裡放風箏呢。”
兩隻鳳凰在空中糾纏不休,線越纏越緊。探春努力想將它們分開,卻無濟於事。
這時,一直沉默的惜春忽然開口:“三姐姐,既然分不開,不如剪斷了吧。”
探春怔了怔,望著空中糾纏的風箏,忽然有些悵然:“好不容易放這麼高...”
賈母見狀,笑道:“傻孩子,放風箏本就是圖個吉利。風箏走了,就是把晦氣帶走了,這是好事。”
寶玉聞言,也拿起小剪子:“既如此,我也把風箏放了吧。”
他一剪子剪斷線,那五彩鳳凰頓時隨風遠去,越飛越遠,最終化作一個小點,消失在天際。
眾人紛紛效仿,剪斷風箏線。黛玉的蝴蝶、寶釵的大雁、寶琴的紅蝙蝠,一個個都隨風而去。
唯有探春,望著遠去的鳳凰,久久不語。
寶玉走到她身邊,輕聲問:“三妹妹怎麼了?”
探春回過神,勉強一笑:“不知怎的,看著風箏遠去,心裡空落落的。許是我想多了。”
這時,晴雯匆匆跑來,手裡還拿著個未放的風箏,見大家都已剪斷線,懊惱道:“我來晚了!你們怎麼都放了?”
寶玉笑道:“你來遲了,晦氣都讓我們帶走了,你今年必定順利。”
晴雯撇撇嘴:“二爺就會取笑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黛玉看著晴雯,忽然想起什麼,對紫鵑低聲道:“去把我那個備用的風箏拿來給晴雯放吧。”
紫鵑應聲而去。不一會兒,晴雯的風箏也升空了,卻因放得太急,線突然斷了,風箏飄飄搖搖,很快就不見了蹤影。
“這...”晴雯呆立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