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多少萬噸?”朱元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天幕總是有些神奇的力量,能夠讓口音不同,也不認字的人明白天幕上朱姑娘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所以很多人通過天幕在學普通話以及認字。
這些單位他們也隱約知道大概是多少。
即便天幕不讓他們知道,這麼久以來,天幕上的彈幕也總是會適時的出現一些信息來提醒他們。
而他們就很明白噸這個單位大概是多重。
現在是幾千萬噸!
而且還不隻是鐵,還有什麼粗鋼、生鐵、鋼材……
朱元璋也不知道這些是用來乾什麼的,但他知道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洪武六年的時候,南方的進賢、興國、黃梅三冶才均超五百噸,而全國的冶鐵所才有十三所!
有些冶鐵所都未必有五百噸的產量這麼多!
現在後世竟然有這麼多的產量,洪武六年的全國鐵總產量大概在045萬噸,隻是後世其中一項的零頭。
所以朱元璋的震驚之意直接出現在了臉上。
而朱瞻基聽了這個數字也是一陣眼暈,幾千萬噸的產量,還隻是其中一項!
難怪朱姑娘說什麼還會有產量過剩,可以用來鋪設鐵路,這不可就是太過剩了嗎?
打仗用得了這麼多鐵?做鐵鍋也用不來這麼多,農具?
對了,後世都是用那樣的機器,那樣的機器也不知道要用多少鐵?
但想來也是用不了幾千萬噸,而且這才是一個月的重點企業的統計量,一年下來,那不是十幾萬萬噸?
還有一些微小企業……應該是這個稱呼,微小企業的不曾統計。
朱瞻基有些眼暈,正如同朱姑娘說的,農業可以安定社會,那除了農業之外,這些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然後加快發展?
光是鐵路這一項,就已經足夠朱瞻基以及天幕下的其他古人震驚了,可是後麵又想想,這才是基建的其中一部分啊!
還有什麼水電……他們見過的,朱姑娘的宿舍裡,一擰水龍頭就會來水,一摁開關,那燈上就又有電來,把夜晚照得像是白天一樣。
水電也屬於國家基建,而且家家戶戶都通水電,那可是十四億人啊!
不一定十四億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辦公場所,反正怎麼看對於古人來說都是絕對不可能達成的事情。
(明·朱瞻基:這些花費都是國家支付?那長此以往國家不是入不敷出?如同朱姑娘之前說的大明財政一般?而且怎麼會這麼多人,這麼多精力去建設這麼多地方的鐵路和公路?)
對於很多古人來說是不可理解的,又不收農業稅了,隻收工商業的稅,那能有多少,又要建設這種大型工程,雖然可以讓更多人有錢發。
對於朱瞻基、朱元璋他們這些統治階級來說,就像是直接把白花花的銀錢給出去了。
“爹,你想,這建鐵路應該也算是在工商業裡?”朱標的反應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