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到了後麵,遇到饑荒的時候,很多時候也都是靠著紅薯度過的。”
“那麼紅薯是怎麼傳入華夏,又是怎麼被推廣的?”
“這一切都離不開兩個人,一個人叫做陳振龍,一個人叫做徐光啟。”
天幕之下被提到的陳振龍隻覺得要涼,不過這些洋人看不到天幕就是了。
徐光啟看著地裡的甘薯藤,也同樣直起腰來看著天幕。
“若是世間都能種下甘薯,的確能夠活人無數!”徐光啟心甘情願。
……
“陳振龍本來隻是一個秀才,想要考取功名,但是一直沒有成功,便決定棄文從商,他去往南洋,途徑呂宋,結果就發現了甘薯。”
“甘薯從葉子藤蔓果實全部都有用!又耐寒又高產,適應力又強,而他的家鄉福建,山多地少經常鬨饑荒,如果把這樣東西帶回去,那不是可以救好多人?”
“於是他就開始想辦法帶甘薯回去,但是當時的呂宋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西班牙人把甘薯這樣的植物看得很重,嚴禁任何人把它帶出境。”
“第一次他把買來的甘薯塊藏在箱子裡,在出境的時候被搜查了出來,因為隻是第一次,被批評教育了一番。”
“第二次他購買了大量的甘薯莖條和藤蔓編織成筐,希望能夠瞞天過海,結果又被發現了,還險遭牢獄之災。”
“第三次他帶了一段很長的甘薯藤,藏在竹筒裡,掛在船外麵,讓它在水麵飄蕩,這一次他終於把甘薯藤帶了回來。”
“而陳振龍一回去就馬上把甘薯種下去,四個月之後便收獲了。”
一根甘薯藤蔓還需要這樣帶回來,這陳振龍果然有大功!
但朱棣還是有些不爽,這些洋人竟然還控製了呂宋!
四個月,隻需要四個月就可以收獲,產量還不少,朱棣徹徹底底的眼饞了。
恨不得自己就是陳振龍,馬上去把甘薯藤蔓帶回來種才好。
……
“次年,福建大旱,陳振龍便將甘薯這樣的東西上報給當地的巡撫金學曾,而金學曾也意識到甘薯這樣東西的重要性,迅速的通令各地如法栽種,果然大獲豐收。”
“就這樣甘薯被推廣開來,幫助福建百姓度過了災荒的時候,陳振龍也因此被稱為甘薯之父。”
“但是關於甘薯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徐光啟,出身貧困家庭,但其太過於傳奇了,懂天文地理軍事水利數學農業曆法政治,而且還是我國真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魔都的徐家彙知道嗎?哪個徐家,就是徐光啟的徐。”
天幕上閃過一片的高樓大廈,一片落日餘暉當中,那些高樓大廈都折射著璀璨的光。
徐光啟就這樣看著天幕,縱使時空變革,已經完全沒有了現在的影子,可他好像還是能夠感覺到許多事物。
“甘薯麼……”
他搖頭笑了笑。
“竟然還能夠有如此高的讚譽!”不少文人都酸了,這個徐光啟也沒什麼名氣,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