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宗室比官員還要多了一層關係,那就是血緣。
若是自己的孫子或者外孫貪汙,李世民覺得到時候自己也很容易心軟。
朱清穀說的也正是這些。
“宗室人員從政會導致會導致貪腐難以遏製,因為這些宗室人員還和統治者有著血緣的關係,會導致清朝的官員監管體係失效。”
朱清穀也搖了搖頭,“無論明朝還是清朝,他們對待宗室都有著不同的辦法,但最後導致王朝覆滅的原因之一都有宗室,這就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局限性。”
好像無論怎麼樣改,都逃脫不了這個怪圈。
但清朝的宗室製度還是能夠給前人一些思考。
比如說朱元璋,很顯然就動了點心思。
對於韃子占了這中原江山,朱元璋怎麼會不惱怒不憤怒?
但朱元璋有著一顆清醒的腦袋,先彆提讓大明千千萬萬年,能延續長些時間,便已經了不得。
朱家子孫該享的福都已經有了。
隻是……
延續長些時間能夠做到嗎?看了看後世,有啥意義?
倒不如像是大漢一樣,華夏人皆稱漢人,像個大唐一樣,到處都是唐人街。
朱元璋突然間就冒出了這個想法來,隨即又覺得不妥,這天下是姓朱的,還能改到哪裡去?
還不如好好的磨礪磨礪這幾個兒子,最好也把他們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哼哼哼哼!
誰也彆想跑。
李世民也動了心思,不說要向清朝的皇子一樣學習多時,但也要有些考校。
趙禎,趙禎,趙禎現在沒兒子。
卷吧,卷吧,反正折騰的也不是自己的兒子。
趙匡胤後悔了,後悔讓趙光義死得太早了,若是趙光義不死,趙匡胤大概也還有彆的許多辦法來折騰他,比如說現在讓他從早學到晚。
可如果趙光義不死,趙匡胤也不會在這裡想如果趙光義不死的事情,最後他還是會選趙光義死。
也許有的時候弟弟死掉,才會是好弟弟。
曹操也在思考著宗室之事,天幕剛才說了曹家宗室之事。
曹家看來也有人要有異心了。
清朝在平衡宗室做得是相對較好,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問題了。
朱清穀想到了清朝末年的慶親王奕匡就大肆通過賣官鬻爵斂財,吃穿用度奢華至極。
周圍的人都知道他貪,甚至就連報紙上都報道他是一個巨貪,但是沒有什麼用。
所以就可以看出宗室貪汙,政治製度對於這方麵的限製是有限的,當然也和統治者君主的態度有一定的關係。
朱清穀也搖了搖頭,最後這一個問題她回答的時間長了一些,現在已經超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