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培育良種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我們要怎麼選擇種子才能夠最大程度的產出呢?”
朱清穀放出了幾張照片,上麵是比較具有對比性的幾種稻苗。
一放在一起,就很明顯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品種分類,有些品種分類直到我們現在還在用,《齊民要術》中所說,穀的成熟有早有晚,苗杆有高有低,收取的穀子的多少也有區彆,還有米的味道也有好吃不好吃。”
“而對早熟矮杆品種的認知絕對是一個突破。”
“很久很久之前,我們古代的農民就已經意識到早熟的品種,苗雖然短,但是收成很多,所以早熟矮杆的穀苗的增值產量很高。”
“但是早熟品種的味道並沒有晚熟的穀米的味道好。”
“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宋朝時候被大量推廣的占城稻,產量相對來說較高,但是味道卻不是很好,可是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填飽肚子就已經足夠了,還管什麼味道好不好?”
朱清穀覺得很多東西現在吃著都沒有小時候的味道好,可能現在都講究效率,來不及講究質量了,但是大家都可以吃到。
現在依舊還是會有貧窮的地方,肯定是先吃飽,富裕了之後才會有資格來挑剔是不是吃得好。
古人也說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賈思勰也看到了天幕,天幕之上說到他的《齊民要術》,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我此生於天下有用,天下萬民無需再餓肚子便已經是最好的了。”
宋應星也有感,寫《天工開物》其實也是想要做一本百工之書,與其他農書又或者是機要之書於民有用即可。
被天幕提到,甚至於一些知識後世人還用著,他們都是渾身一激靈,目光似乎要穿透天幕看到後世的一片一片農田。
千年前百年前的農民似乎也和後世勞作的農民的身影重疊在一起。
隻不過後世的農民不再苦難,而眼中滿是期盼和對收獲的希冀,他們臉上帶著的都是笑容。
不用像現在的人即便是收獲了,也需要為下一餐而憂愁,為納稅而憂愁。
又出現幾個青史留名之人,可是這一回這些文人卻沒有酸和妒忌。
賈思勰的確於萬民有功,而且這份功績是無可指摘的。
連田頭地間都能夠鑽研出學問來,這不本身就是最難得的一件事嗎?
“隋唐五代和宋元時候的繁種和育種基本上是承襲魏晉南北朝的方式,而到了明清的時候,又有所突破。”
“明代的耿蔭樓在《國脈民天》當中提出了養種,人有父母,瓜豆也有父母,穀子自然也有父母,大地就是母親,而苗就是父親,要讓種子變好,母親要肥,父親要壯。”
“首先要量自己所種的地,在自己種的地裡留出那麼一處上好的地來,專門挑選飽滿圓潤的種子種下,所用的肥料還有農耕用具要更多,更加精心的伺候,留種田的行間距要比普通的農田還要寬一些,以便於這些種苗得到充分的日曬。”
“等到收獲的時候,又挑選結出的種子裡更加圓潤飽滿的,三年又三年,就會發現結出來的穀粒越來越大。”
賈思勰也點了點頭,又有了新的想法,“後世的聰穎之人甚多,若是能夠拜會一番,同看這農田,也不知道能夠研究出多少種良種來。”
耿蔭樓也很是高興,這天幕之上竟然還提到他了,“怎麼不說養豆養菜之法呢?哎呀!”
“而到了清朝的時候,也有人總結前言,並且在理論和技術上都有很大的發展,比如說留良種的時候應該另擇一地,地力不可以過薄,也不可過肥,上底糞,多加澆灌。”
“而麥子則是要選擇良穗,並且馬上收割暴曬,揚去秕穀,用麥糠密蓋;而稻穀則是選擇純色良穗,懸高陰涼保存。”
“如果其中有輕秕的種子,種出來的時候就會高矮不一,成熟程度不一等等。”
“到了現代的時候,我們選擇的範圍更大了,並且也少去了育種這一環節,因為會有專門的公司或者機構育種,我們前去購買。”
“那麼品種這麼多,我們應該怎麼選擇?”
“一般都是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人製宜。”
朱清穀的話讓天幕下的百姓好生羨慕,育種那也是大戶人家等田地良多的才能夠做到。
他們這一處薄地甚至不能留出點位置來育種,要不然今年的收成便要少掉一些,不能納稅或者是不夠口糧了。
“我們當地會審定一些適宜種植的品種,如果地力肥沃,以及溫光條件充足,就選擇一些生產期長一些、豐產性好的品種。”
“什麼是溫光條件,就是溫度和光照,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暖和又有太陽之日,那些菜苗就會長得飛快,換做是穀物之類也是同樣。”
“南方有不少地方是可以做到一年兩熟甚至是三熟稻子。”
天幕下一些百姓一下子就睜大了眼睛,“若是能夠到那些地方去耕種,那不是一輩子都不愁餓了?”
朱清穀又是放出了一張照片,一片綠油油的田地,裡麵的禾苗跟隨著風水也高低起伏,最是賞心悅目不過了。
“……如果是在山區,那麼就要選擇抗瘟病蟲害比較厲害、生育期比較短的品種。”
“還有一些人是會交替往複的讓田地休息來恢複地力,如果前麵是冬閒田,第二年就種一季水稻,然後還會種一季再生稻,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生育期適中的品種。”
“又或者是這一季種了水稻,到了後麵又輪換種一些彆的植物。”
“所以種地如何選用良種,如何保存良種也有很深廣的學問,我在這裡就屬於班門弄斧了。”朱清穀笑了笑。
可是她說的這些對於秦漢時候的農民來說用處很大,就算是後麵一點朝代的,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讀的懂農書,可以接觸到農書的。
天幕卻是人人都可以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