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隻是說了怎麼選種,那麼現代的高產種子是怎麼培育出來的?”
“這就不得不感謝一個人了,袁隆平袁爺爺,他是我們國家雜交水稻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華夏十幾億人吃飯難的問題,為我們國家的水稻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天幕上漸漸的出現了一張照片。
【一個慈祥的老人微笑著站在田間裡,手裡拿著一簇禾苗,而他背後的田地是滿滿的禾苗。】
之前他們已經從天幕上聽說過這位‘農聖’的事跡。
現在又提到了他,天幕下的古人都不免讚歎和敬仰,被冠上這樣的名號是因為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國家的富強,他也是很大的推手,換做任何時代來說都是國士!
天幕下甚至有不少人拜一拜他,祈求自己的田地來年豐收。
“他出生在1930年,1953年他考入了農業大學,後來在1953年他前去他國學習水稻育種,學成歸國之後就一直在研究水稻育種。”
“袁爺爺衝破了經典遺傳學的限製,後來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後來華夏在全國大麵積推廣雜交水稻的成果,使得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到大幅度提升。”
“到了2020年的時候,雙季稻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全年畝產達到了1530.76公斤!”
即便是再怎麼看,不是第一次看到,天幕下的人也發出了一聲聲的驚歎。
“果真是農聖!”
“若是我家田地也能產出這麼多糧來,我的媳婦就不會餓死了……”
“天爺啊,朱姑娘啊,懇請賜下一些高產種子吧!”
“這樣的農聖,我等也來供奉一番吧!”
天幕之下種種聲音一點都歇止的跡象都沒有。
但更多的就是讚歎和羨慕。
朱清穀便是話鋒一轉,讓他們有些猝不及防,“……那麼他們是怎麼選育糧種的?又是怎麼培養出雜交水稻的?”
“此等……我們也可以學習?”耿蔭樓一下子也大為歡喜起來,他已經將朱清穀說的東西都記錄下來,尤嫌不夠,現在聽到還能夠詳細的談一談,就更是感興趣了。
天幕下不隻是研究農學的人,其餘人等同樣也一下子精神起來。
“這田頭地間的學問可多著咧!”朱元璋便是咧嘴笑著,“當年咱老朱也是種地的一把好手。”
然後他又虎著一張臉,對自己的兒子們說道,“好好給咱記著,以後你們也下地去乾活。”
“?”朱元璋的兒子們冒出了幾個問號,老二老不情願了,但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忤逆老頭子,要不然就和老四一樣屁股都被打爛吧。
……
“他們用的是‘水稻三係法’,有哪三係,分彆是不育係,保持係,恢複係。”
朱清穀揮了揮手,天幕之上她的旁邊便是出現了這三係的相關解釋。
“水稻是一種雌雄同體的植物。而不育係其實就是雄性退化,雌蕊正常的母水稻,花粉沒有活力,沒有辦法自花授粉,隻能依靠外來的花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