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種一種作物,等它長一會,再長另外一種作物,就要做套作,還是這塊地,今年和明年種一樣的作物就叫做連作。”
“今年種,明年不種,那就是休耕。”
“間作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根係深淺不同的作物可以利用不同地層的水以及礦物質,充分發揮土壤的潛力。”
“高度不一的作物種植之後,可以充分利用陽光。”
【示意圖中,陽光從天上直射下來,高的玉米也並不會遮擋住矮的花生的陽光。】
因為它們的種植是間隔開來。
這點倒是讓他們一看就懂了。
一些百姓討論道。
“這我也試過,種得菽,長得好!”
“朱姑娘講得明白,以前咱們是這麼種過,就是有些不明白。”
“要是地不夠肥,這樣可能會搶糧食的肥,這樣糧食就長不多了。”
大家都各自有各自的見解,也有各自的顧慮。
都是種地這麼多年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心得。
但朱清穀很快就說了,“……較矮的作物也起著保持水土,抑製雜草的作用,有些作物間作也有著意想不到的好處。”
“比如說大豆,有些作物當中間作豆類植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複地力。”
她也並不是說就強製性的讓古人改用什麼方式,無非就是讓他們多一個消息渠道,多一種種植辦法,大家還是看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的種植辦法。
可能有些人會因為好奇去嘗試,也可能會有些人依舊使用自己從前的種植辦法。
隻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套作就是錯開了前後作物的生長旺季,可以緩和作物爭地爭肥的矛盾。”
天幕上又展現出一張圖片來。
【高大的果樹排列在每一行當中,而在兩排果樹當中則是脆生生,黃嫩嫩的油菜花。】
“比如說這一張圖片,從十月份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果樹生長得比較緩慢,但是這個時候是油菜生長的旺盛期,正好和果樹的生長高峰錯開。”
“並且油菜花開花之後,就會招蜂引蝶,蜜蜂蝴蝶來了,正好可以增加果樹授粉,提高坐果率。”
“而輪作可以避免長期種植同一種作物導致的肥力下降,病蟲害等問題,達到全麵利用土壤養分,提高作物產量。”
“這樣又可以用地又可以養地。”
“這一回我們又要提到大豆了,大豆的根部有大豆根瘤菌,可以固氮,與其他作物輪種,就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增產的目的。”
天幕下的農人看著天空,也有自己的思考。
他們不懂什麼大豆根瘤菌,他們知道種菽可以恢複地力,這也是他們一直來做的。
“總的來說,這幾種辦法可以有效的保持土壤肥力,發揮農田的潛力,還可以充分利用農田資源,但是這樣也增加了技術難度還有投入。”
朱清穀說的話也是中肯的,他們都認。
“要是能有空的地方種糧食,恁肯定全部種上糧食,不餓死就算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