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是用來碎土的。
耱則是用來平整土地的。
“而南方也有耕粑技術,這些技術能夠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提高肥力。”
朱清穀說到這裡臉上逐漸浮現出一抹神秘的笑容來。
因為她知道自己就要講到什麼了,那就是穿越小說當中經常出現的能夠提高種植效率的——曲轅犁!
朱清穀一般在說正經事情的時候即使禮貌性的微笑,偶爾也有嚴肅的時候,尤其是講到那一段曆史的時候。
現在笑容更大了那就說明講到的肯定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天幕下可是不少的人精,尤其是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察言觀色和保命技巧都是一流的。
果然——
“……到了隋唐時候,另一樣更加重要的農具,逐漸走上曆史舞台,那就是曲轅犁!”朱清穀語氣強調。
“曲轅犁和直轅犁有哪裡不同呢?”
朱清穀又放出了兩種犁的對比圖。
從圖片上,曲轅犁和直轅犁還是有些相似的。
“曲轅犁的轅從直轅改成了曲轅,犁架就變得更小,也更輕了,而且這樣還更加便於掉頭和轉彎,操作靈活方便,隻需要一頭牛就能夠耕作。”
“節省了人力和畜力。”
“其次,還增加了犁評,又可以深耕又可以淺耕,可以適應不同的需求。”
“還改進了犁壁,翻起的土可以被推到一邊去,這樣翻覆土塊,可以減少雜草的生長。”
天幕之上也出現了一開始說的使用刀耕火種到了後麵使用曲轅犁來耕種的場景。
“曲轅犁適應了南方地區水田耕作的需要。”
“至此,華夏的犁耕也就這樣成型了,經曆唐、宋、元、明、清,華夏的耕犁的結構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秦朝的農家之前還覺得直轅犁很香,現在又覺得曲轅犁才是真的香。
一人一頭牛就可以做很多活,耕作效率提高,人也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他們看著被抄錄下來的曲轅犁,恨不得馬上就衝回去和墨家人商量一下,一起打造一個曲轅犁出來試一試。
隋朝唐朝有些地方還沒有出現曲轅犁的,十分欣喜。
李世民也如獲至寶,趕緊讓人記錄下來,打造一個曲轅犁來試試看。
他的目光卻沒有離開天幕,因為天幕也不單單隻是說犁。
而朱清穀自然也不單是說犁。
“……隋唐時候也出現了筒車,也就是利用水不斷向前流動,帶動輪子轉動。”朱清穀放出了筒車的示意圖。
農學家、老農、有過農事經驗的人也是眼前一亮,“這個筒車是個好東西,可以把水提高起來,高的地方也有水了!”
“不僅僅是筒車。”朱清穀給他們的驚喜一重又一重
雖然很多東西對於後麵明清朝代的人來說都有了,但他們依舊渴望看到有沒有東西能夠讓他們現在的農耕效率更上一層樓。
“到了宋元時候,甚至出現了水轉翻車、牛轉翻車等等的灌溉工具,還有耬鋤等工具,提高了除草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