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
李治和李泰也隻是在天幕之上出現過那麼小小的片段,有些人認得有些人不認得,再說了中年李治和幼年李治的差彆還是有的。
剛才朱清穀也沒有時間來介紹李泰李治他們的身份,他們也混當個小孩到處跑了,穿著的的又是常服,剛才的時候還幫忙引人入席呢。
他們還以為這是哪裡來的童子。
現在聽到以他為題,李治的眼睛也巴巴的看著他們。
天幕下的中年李治微微搖頭,對長孫皇後笑道,“看小稚奴,估計要憋壞水。”
“哪有人這麼說自己的?”長孫皇後嗔怪道。
“阿娘,兕子也想去。”小兕子指了指那溪水,看到了溪水裡的遊魚。
中年李治抱了抱自己的妹妹,哄道,“下回,下回讓朱姑娘帶你去玩玩,好嗎?”
兕子眨巴眨巴大眼睛,口齒伶俐,“謝謝稚奴。”
兕子顯然也是學了長孫皇後的話,在這裡喊稚奴,不過對於中年李治來說,現在的妹妹可是很可愛的很。
……
如果是以小童接令,又要是自己寫過的……蘇軾決定現場編一個?
反正他自己現場編的事情還少嗎?
當初他參加科舉的時候,寫了一個堯饒恕犯人的典故,主考官歐陽修對於這個典故不熟悉,事後歐陽修問他這個典故從哪裡出來的。
他就直接說‘想當然耳’,意思就是他覺得堯這樣的聖人,就會有這樣寬宥犯人的舉動。
那時候的歐陽修覺得這小子厲害,也很大膽,十分欣賞,而且人家的典故也不是隨便亂編的,是能夠自圓其說的。
如果亂編的東西,歐陽修和梅堯臣批改卷子的時候,肯定會有自己的判斷的。
看見蘇軾那一股勁,歐陽修知道他又要來了,不過也不打算阻止,而是笑嗬嗬的在這裡看著。
朱清穀她們三個就在不遠處吃酒,聽著他們要開始玩遊戲。
直播間的彈幕也浮現在她麵前,他們也在玩飛花令,不過早就不局限於花了。
現在李白他們也不局限於花,而是孩童了。
大家還玩得有模有樣的。
王夢夢對朱清穀說,“難道杜工部要接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哈哈哈。”朱清穀笑了一下,“一般飛花令都是接的七個字之內。”
“剛開始的飛花令是來自於韓翃《寒食》中的‘春城無處不飛花’。”
“而且對於對令人所對的詩句要求是比較嚴格的,詩句格律要一致,就連出現的字都有嚴格的要求,要能夠對得上。”
“不過後來就變成了可以用詩、詞、曲,但玩法也開始多樣起來。”
“比如說第一句是花近高樓傷客心,這句的花在第一個字。”
“然後第二句就是落花時節又逢君,花在第二個字。”
“第三句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在第三個字。”
“第四個人接的也在第四個字!”李泰也已經說了出來,“第四個字的有……”
他思考了一下,“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王夢夢笑了起來,“我還以為你比較難想。”
因為語文課本上都是唐詩宋詞,王夢夢都想不起唐詩宋詞前有什麼知名的詩歌,要是詩經或者是漢朝的樂府詩也還記得有,但具體是什麼都背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