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調整經濟結構,帶動經濟轉型,才能夠滿足人們更多的需求,隻可惜統治者一貫都是從維護統治的強權思想出發,實施一係列遏製經濟發展的政策。”
“不僅僅是政策上抑商,地位上也是一樣,社會當中有一種士農工商的‘商賤’氛圍,加上當時的稅收過重,抑製了社會上的商業發展。”
陳明良不無可惜,但也知道這是幾千年來,人們的視角桎梏作祟,還有認知水平沒有到達的原因,不單是朱元璋的問題,明朝的統治者以及下麵的臣子也依舊是這一套思考方式。
他們尊古,從古,聽祖訓,覺得一成不變就是好的,皇帝一直就是皇帝,下麵的平民一直都是平民,這樣才最好。
換一個張元璋,或者李元璋來也是一樣的。
陳明良越想就越覺得天幕是個好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的認知,拓寬人對世界的了解,要不然他也不會看到這些曆史書上一個一個很有脾氣和性格的人物坐在這裡聽他講課,講的還是經濟。
“傳統農業經濟隻能夠滿足初級的物質需求,進一步的需求隻能夠通過手工業、服務業和商貿來解決,可這就是小農經濟的短板。”
“到了明朝中後期,人們對於豐富物質的需求和供應形成了高度的不均衡,看起來繁榮的海外貿易也沒有解決供應的問題,明朝的經濟出現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朱元璋有點明白也有點不太明白,模模糊糊的有個概念,如果是之前的他肯定是認為有銀子賺就行了,但是聽了一段時間的課下來,他又覺得裡麵沒有那麼簡單。
這樣也要解決那樣也要解決,這樣也要顧及,那樣也要顧及。
坐在馬皇後旁邊的朱標把資料上的幾句話重點圈了出來,老朱品著品著,好像又品出一點味道出來了。
漢·張飛:我都聽得糊塗了,感覺這裡對哪裡不對的。)
宋·張方平:其中的妙處還需要大家自品啊!)
唐·劉禹錫:財政之事攸關國民,應當慎之又慎。)
宋·王安石:後世人對於一條鞭法似乎是批評得多?)
朱清穀看到了彈幕上討論的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也讓係統簡單的發了一些解釋進行科普,甚至是舉了一些例子。
便是有多了一些人明白了些許。
……
“那個時候的華夏商品在世界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物美價廉,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但是從很多方麵可以判斷,明朝時候的華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商品出口國,也是第一白銀流入國。”
“出口量大,進口量少,明朝的商人換回來很多的白銀,而茶葉、瓷器、絲織品等等這些東西不需要擴大生產,因此這些商人都是選擇將這些白銀儲存起來。”
“從這裡我們可以觀察到什麼?”陳明良的眼睛一掃下麵的人。
下麵的人也就開始小聲的討論起來,陸陸續續的有了答案,不過都和陳明良心中的那個答案不夠貼近。
他聽到了角落裡的褚遂良剛才說的話,便是點他起來回答問題。
褚遂良站起來,教室裡所有人的目光頓時轉向他,他說出了自己剛才說的答案,“在亂世打仗的時候,黃金和糧食都是硬通貨,而前麵說了這麼多的大明寶鈔,一方麵是大明寶鈔本身不具備價值,一方麵是政府的公信力喪失,所以人們更加傾向於儲存具有價值的白銀。”
“自古以來,豪門世家都是有著這樣的習慣。”
褚遂良說的話倒是不假,那些豪門世家就算是把銅錢收藏到爛,也都是不會輕易拿出來的。
他們所要存續的是世家,他們重視的是長遠,而不是這個國家,這些個平頭百姓。
陳明良讓他坐下,點頭肯定道,“沒錯,貴金屬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征也是避險的工具,還有一點那就是大家沒有看到的,那就是花錢!”
“這些人屯白銀卻不花白銀,他們真的能夠一直不花嗎?其實這裡也有難的地方,這麼多的白銀他們花不出去。”
“比如說一號人賺了白銀,他沒處花,他就去買田買地了,田地才是他們認為可以一直保值的,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擴張自己的產業,但是二號人正想要消費他所產出的東西,一號不擴張二號買不到,二號也去買田買地,三號買不到了,這就是需求端一直得不到滿足。”
陳明良簡單的舉了個例子,讓下麵的人都能夠明白,就算是這個例子在邏輯上有著一些問題,但也無礙他們理解。
“這些白銀沒有進入市場,這就會導致什麼?導致物價低迷,物價低迷就會進入通貨緊縮的狀態!”
“通貨膨脹我們經常說,是不是很少說通貨緊縮?”
他問著下麵的人,下麵的人亦是點頭,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緊縮其實都很好理解,兩個若是過分,都會對國家的財政貽害無窮。
陳明良還是拿起了一邊的粉筆書寫‘通貨緊縮’,然後畫出了幾個簡單的循環草圖。
“通貨緊縮也就是指物價水平持續下降,貨幣供應量減少、市場會變得低迷、企業投資意願降低,經濟活力不足。”陳明良在這裡補充說明,也是為了天幕下的人更好的理解。
“這樣會導致企業因為物價下跌,利潤減少,稅收減少,影響國家財政收入……”陳明良沒有在這裡說國債的影響,也沒有說對社會保障的影響,隻是說了國家財政收入,就已經讓下麵的人緊繃著了。
畢竟聽這麼多課,不就是為了國庫更加充裕,國家財政收入更多嗎?
“其實很多時候統治者都知道國家財政惡化,一般都會通過很多手段想要來挽救國家財政,大家都知道的‘一條鞭法’,說給大明續命,也有人說一條鞭法後麵人亡政息,反而還加重了財政負擔。”
“可我們仔細來看看,無論是‘一條鞭法’還是隆萬新政、嘉靖新政,都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