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青州軍被沈羨之留在了寧台,部分安排在了伏州,以防蒼圩李氏和南方各州異動,他則是率兩千精騎回青州。
到了青州地界就沒有雪了,到達城門附近,更是天空晴朗,不見一絲風。父親沈北淵派來的沈洛瑜和楚大人等幾人,早早的就在城門處迎接。
當遠處一隊騎兵馳騁而來時,楚大人趕緊吩咐底下的人準備好迎接。
沈羨之騎著馬到了青州城跟前,就看到幾個人站在城門處,身邊還有一些士兵站在一旁,拱手行禮。
他並未下馬,而是抬手道:“諸位輕起,沈某今日隻做遊子歸家,哪裡能勞煩諸位興師動眾。”
沈洛瑜上前幾步,臉上掛著笑,說道:“見過兄長,父親,母親還有祖母得知兄長今日回來,甚為高興。”
沈羨之見到沈洛瑜開口說話,這才下馬道:“我亦思念家人。”
然後看向興師動眾的眾人道:“沈某謝過諸位,要就此回去了,大家都忙去吧!”
說完也不看其餘人,上馬後,領著其中的三百多人進了青州城。這些人都是精英,比其他各個勢力的兵馬不知強出多少倍,普通老百姓更是連見都沒見過,沿途觀看的人心中十分震驚,更是讚歎不已。
而騎在馬上的沈羨之也發現,如今的青州城比他離開之前更添繁榮,與外麵的世界截然不同,如今的他明白了自己征戰四方的意義所在,那就是建立一個繁榮強盛的國家,讓百姓有所居,有所穿,有所食的安定生活!
來到沈家門前,依舊還是從前的樣子,隻是周圍多了些守衛。母親徐氏站在台階上,看到沈羨之的時候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沈羨之立即下馬跪下行大禮,“兒子不孝,出征在外,兩年未歸家,讓母親擔憂了。”
徐氏趕緊將人扶起來,上下看著,總也看不夠,“我如何舍得怪你,你在外打仗凶險異常,母親所求不過是你平安罷了。瘦了,也黑了些……”到最後,竟有些不成聲。
沈羨之為母親擦了擦眼淚道:“兒這不是回來了嗎,以後多的是時間陪母親。”
徐氏這才反應過來,恢複了平日裡的端莊,道:“看我也是,竟拉著你在府門口說話,你祖母和父親還在等你呢,快隨我進去吧。”
沈羨之對著一旁的李管家說道:“這些都是隨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你趕緊安排好!”
李管家臉上掛著笑,弓著腰道:“是,大少爺!小的這就去安排。”
吉慶和隨身的親衛是不用與那些精兵一起的,他們被沈羨之安排進了自己住的院子。
徐氏由沈羨之攙扶著來到了老太太所住的集福堂,剛進院門,所有的下人一起行禮道:“夫人安,小的們給大少爺見禮。”
老太太,沈北淵以及兩個妹妹都在門口等著了。
尤其是老太太見到沈羨之後,不等行禮,連忙上前將人拉住道:“我的乖孫,你可算是來了,可有受傷?祖母可想你了。”
“有那麼多人護著,孫兒怎麼可能受傷?”
沈北淵上前將老太太扶住道:“母親,有什麼話咱們進去說,這麼多下人看著也不成樣子。”
老太太埋怨的瞪了一眼兒子,對孫子道:“我本來想和你母親一起在府門口等你的,都怪你父親不允許。”
沈羨之笑道:“您那麼大年紀還要在門口等孫兒,萬一染了風寒可不是鬨著玩的,這讓孫兒如何承受的起呢?”
老太太拍了拍他的道:“我就知道你是最孝順的。”緊接著對徐氏說,“今日我高興,給府裡的每個下人賞兩個月月錢!”
“是,母親。”
眾人聽了這話,立即致謝,“謝老夫人,夫人,賞。”
進了屋子之後,祖母坐在主位上,父親和母親坐在兩旁陪著,其餘兄弟姊妹皆站立於右側。
因為這並不是日常,再則兩年未歸,更是晚輩,所以沈羨之行的是大禮,他拜服在地,行禮道:“孫兒拜見祖母,父親,母親,願祖母,父親,母親身體安泰,平安順遂。”
老太太是一點不舍得孫子多跪,見禮行完了,趕緊對一旁的丫鬟道:“快快扶起來。”
沈羨之起來後,站在右側的沈洛瑜,沈唐寧,以及沈唐安朝著他行禮道:“兄長。”
沈羨之點頭示意,然後對著眾人道:“孫兒這段時間一直在北邊征戰,那些地方也沒什麼特產,便帶了些上好的皮子回來,回頭我讓孫媽媽給大家送去。”
老太太哪裡會在乎什麼禮物,“你人回來就好,還準備什麼禮物,你一個人在外也不容易,也沒個人照顧你。”
老太太這是將吉慶,孫媽媽和青蘿幾人全忽視過去了,在她心裡下人哪裡有家人妥帖。
“孫兒很好,這兩年雖說在外打仗,但正因如此,才看到了百姓疾苦,以及孫兒身上所承擔的擔子。”
“你能有這些見識,可見這兩年更有長進了。”隨後,老太太又拉著沈羨之,給他講自己留了些什麼東西,是專門給他的,彆人都沒有。
期間沈北淵想插幾句話進去,都不能。
“母親……”
“母親……”
老太太不悅的瞥了一眼兒子道:“好,你說行了吧。”
沈北淵清了清嗓子,這才說道:“羨之,你今年戰果不菲,更是接連收服北方多地,隻是戰場瞬息萬變,你萬不能因此自滿。”
沈羨之正色道:“是,父親,兒子謹記。”
“這兩日你在家好好歇著,後天不要忘記去官衙。”
“是,父親。”
沈北淵轉頭看向沈洛瑜道:“你也耽擱半天了,下午就隨我一起去官衙!”
沈洛瑜趕緊拱手道:“是,父親!”
老太太看兒子說了這兩句,有要走的意思,便嫌棄的擺手道:“羨之剛回來你就說教,去去去,忙你的去吧,走了我們娘們幾個正好清淨清淨。”
如今青州實力最強,但南方各州也不可輕忽,所以沈北淵近期並沒有因為北方歸手後放鬆下來,反而諸事接踵,聽了母親嫌棄的話語,便帶著次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