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就是,石炭有毒,一個不小心就有人因此而死,若是用來取暖,怕是還得非常小心才行。”
劉紹歎息,種種缺陷導致雖然西漢時期朝廷就曾經大規模使用過煤炭,但幾百年發展下來,仍一直沒什麼人願意用。
常建新拿著手機一邊查找,很快他就找到了答案。
煤炭的利用似乎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便是西漢時期開始第一次嘗試大規模使用的時候,還不會排廢氣,直接露天燃燒,導致有毒廢氣經常毒死人。
第二個階段從宋朝開始,會用特製的爐子,能排出一定的有毒廢氣,但也仍然遠遠沒有木柴好用。
第三個階段是近現代學會了脫硫,使之燃燒時幾乎不會再產生有毒氣體。
總之,要想大規模利用好煤炭,要麼學會將有毒廢氣排走,要麼學會脫硫,而如果想用煤炭來煉出好鋼,更是必須脫硫的煤炭才行。
常建新把自己查到的結果告知劉紹道:
“想要煤炭不會毒死人,再屋內使用時,隻要做好排煙,通過管道把有毒廢氣排到屋外就行了。”
至於脫硫,拿煤炭煉鐵煉鋼才必須要脫硫,僅僅隻是取暖的話,還是隻要做好排煙就行。
對於當前的晉陽城十五萬軍民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使用煤炭來取暖,至於煤炭的其他用處,那是以後的事情。
聽到常建新的解釋,劉紹恍然大悟。
不過,知道了該怎麼正確使用煤炭,他依舊無奈的搖頭:
“晉陽城附近根本不知哪裡有石炭,山裡倒是有人見過,可是若到山裡麵去背石炭,都不如直接在山裡砍柴。”
難就難在這一點。
“不,晉陽城臨近一定有煤炭,整個並州地下的煤炭儲量,你們十五萬軍民用一百萬年也用不完!”
常建新非常肯定的說道
並州是現代的山西,已經探明的煤炭資源就有將近三千億噸,有人說山西接近四成麵積的地底都有煤炭,埋藏深埋藏淺罷了,晉陽城及附近一帶怎麼可能剛好沒有。
擔心的隻不過晉陽城及附近的煤炭埋藏深度具體有多深,如果超過二十米,以劉紹當前所能利用技術和人力,怕是便很難大規模開采出來使用。
“你先等一會,我幫你仔細查一查。”
常建新用手機先查古代晉陽城遺址,然後查那附近最近一百年開采的煤炭具體地點,具體埋藏深淺等等。
還真讓他給查到了不少資料。
大約半個小時,他不太確定的告訴劉紹,晉陽城南城門的地底,好像就有埋藏僅十幾米深的煤層。
事實上,晉陽城南麵,以及繼續往南的幾萬平方公裡地底都有煤層,整個山西最大的一片煤炭資源就是這一塊,隻不過大部分埋藏深度超過三十米。
最好開采的當然是露天煤,其次是埋藏深度不到十米的淺層煤,這兩種煤層晉陽城及附近好像都沒有。
所以隻能挖十米以上深度的,最好不超過二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