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算數不好,比如趙斌、張信等大老粗。
雖說知道了土豆一畝產量居然高達三千八百多斤,但他們卻一臉懵,想不出來所種植的全部二十三萬畝左右土地,具體究竟能收獲總共多少斤。
不過也有人算數好,比如劉琨、劉紹,以及一些主簿文官。
有一名五十多歲的老主簿計算過後,告知如果全部刨出來,可能有八萬萬八千多萬斤,接近九億斤。
顯然這名老主簿直接按照挖出來的這一畝三千八百多斤產量來算平均產量。
他沒有去算劉琨、劉紹以及一群晉陽軍高層親自來刨,肯定是挑選青苗期的時候就比較好一些的土地,其他土地上的土豆其實很多長得都不如這一畝這麼好。
直接按照這一畝的產量來當做全部土豆的平均畝產量,非常不客觀。
當然,總產量越高,越能激勵人心,反正差也差不了很多,肯定直接先往高了算。
最後收獲的是紅薯。
紅薯的畝產量其實並不比土豆高,甚至可能反而還不如土豆。
但紅薯有一點好,那就是不挑土地,旱地能種,山地能種,有土能長草的地方就能種。
所以春耕種植的時候,便在常建新的建議下,專門挑選一些邊角的土地來種,最好的土地都留給小麥、水稻、玉米、土豆。
紅薯生長周期比較長,當初隻是第一輪種植的時候,種植了十二萬畝左右,第二輪便沒有再繼續種植。
而當初被匈奴人糟蹋了一成左右,不過紅薯隻要根係還在,被戰馬踩踏啃食過,也不會就完全沒有產量,所以預計最多影響半成產量。
那麼便相當於還有十一萬四千畝左右。
第一株紅薯同樣是劉琨、劉紹父子親手刨的,總共得了四斤多。
顯然紅薯的一株比之前土豆的一株產量大不少,不過一株紅薯占土地麵積大,土豆占土地麵積小。
最終一畝紅薯全部刨出來之後,隻稱得三千兩百八十多斤。
哪怕減少一些,也隻按照平均兩千八百斤畝產計算,那麼十一萬四千畝左右,最終也能有三億一千九百多萬斤,湊個整數算三億兩千萬斤。
這樣的話,加上小麥、稻穀的一千九百萬斤左右,玉米的四千一百萬斤左右,土豆的六億九千萬斤左右,那麼今年秋收,晉陽軍將收獲十億七千萬斤左右糧食!
超過十億斤糧食,不僅僅是趙斌、張信這等大老粗懵了。
就連劉琨、劉紹,以及老主簿這種飽讀詩書的人也同樣懵了,他們是激動得懵了。
河東郡、西河郡、上黨郡、雁門關等四個郡,晉陽軍是在春耕之後攻占的,那裡的百姓仍然按照以往過日子,隻不過劉琨、劉紹父子下令免除了四個郡一年的糧稅。
換句話說,當前晉陽南部平原種植出來的這批糧食,是隻需要供應晉陽城十三萬左右老弱婦孺,以及接近五萬晉陽軍吃用罷了。
算十八萬軍民,那麼十億七千萬斤糧食,平均到每個軍民頭上,接近六千斤的份額!
一個人一天吃兩斤糧,那麼一年也不過能吃七百三百斤,六千斤是八倍多的份額了。
理論上來說,這批糧食應該能養上百萬人口一年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