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等到合適的突襲時機之前,董超都不會帶著五千羯族精銳騎兵通過伊闕關進入洛陽盆地區域。
而董超等待的時機便是一場雪!
他沒有等多久,率軍來到伊闕關附近兩天以後,一場大雪如期而來。
董超沒有在夜晚的時候趁夜潼關伊闕關然後直撲洛陽城,直撲唐軍大營,而是又等了一夜,到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的時候才通過伊闕關。
曆史上很多次突襲敵軍營地都是夜襲。
不過這一次石虎給董超的命令卻不是夜襲。
原因很簡單,石虎是希望董超的這五千羯族精銳騎兵突襲唐軍大營,要麼能攪得唐軍大營一片大亂,要麼能找到唐軍糧草囤積地,一把火燒了唐軍的糧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果是夜襲,想要看到唐軍糧草囤積地太難了。
可能就隔著幾十米,你都看不到那是唐軍糧草囤積處。
白天卻不一樣,隔著幾百米都有可能看得到唐軍糧草囤積處。
而且夜襲通常是雙方距離比較近才好施行,像董超與其麾下五千羯族精銳騎兵,他們距離伊闕關都有十裡,通過伊闕關以後又還要馬不停蹄的再跑七十多裡才到洛陽。
前後八十多裡距離,若是夜晚行軍,到洛陽的時間將比白天慢一倍都不止,被唐軍斥候發現以後,消息提前傳到唐軍大營的可能性更大,有可能好不容易跑到洛陽,唐軍卻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
董超等五千羯族精銳騎兵通過伊闕關以後,立刻馬不停蹄直撲洛陽城而去。
他們過伊闕關以後大約六七裡便被一支唐軍斥候小隊發現。
唐軍斥候小隊大驚失色,毫不猶豫撥轉馬頭,直奔洛陽,要把消息傳回大營去。
然而,唐軍斥候小隊雖然發現這支羯族精銳騎兵的時候,雙方相距足有三四百米,但是雙方都騎著戰馬,速度方麵沒有誰比誰更有優勢。
雖說羯族騎兵在伊闕關以外跑了十裡到伊闕關,入關以後又跑了六七裡,被唐軍斥候小隊發現的時候,他們表麵上看坐下戰馬比唐軍斥候坐下戰馬多跑了十六七裡路程,似乎戰馬體力消耗更大。
但卻並不是這樣算的。
唐軍斥候本身就一直騎著戰馬遊弋巡視,本身戰馬就不是停在一處以逸待勞,戰馬也不是巔峰體力狀態。
雙方一前一後,唐軍斥候任憑馬不停蹄的策馬狂奔,也始終無法與後方的羯族精銳騎兵拉開多遠的距離。
好在距離洛陽越近,唐軍斥候遊弋的密度便也越大。
同時,發現羯族騎兵的第一隊唐軍斥候距離伊闕關隻有六七裡,羯族騎兵相較而言隻是多跑了十六七裡,第一隊唐軍斥候坐下戰馬的體力並不比羯族騎兵好多少。
但隨著羯族騎兵又狂奔了二三十裡,碰到第二、第三隊唐軍斥候的時候,他們坐下戰馬卻是相當於比第二、第三隊唐軍斥候坐下戰馬奔跑了三十多四十多裡。
哪怕唐軍斥候坐下戰馬的體力也不是巔峰狀態,但卻肯定好過已經狂奔拉三四十裡的羯族騎兵坐下戰馬。
最終,一隊唐軍斥候比羯族騎兵更快大約四裡地的距離,首先跑進唐軍大營,把消息送到了劉紹手中。
……
“一支數量不明的羯族騎兵正直奔洛陽而來,至少幾千騎,距離我軍大營僅有三四裡?”劉紹吃了一驚。
由於唐軍斥候急著把消息傳回大營,根本來不及仔細觀察估測羯族騎兵具體數量,隻知道聽戰馬馳騁,馬蹄轟隆的聲音來估測不下於數千騎。
劉紹也僅僅隻是有些吃驚,並不慌亂。
隻要不是草包將領,其統帥的軍隊營地,本身就有完備的防禦。
哪怕是一點消息都沒有得到便被敵軍直接突襲大營,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出問題的,更何況他提前得到了消息。
縱然敵軍距離僅有三四裡,用不了一小會就到,其實也來不及做多少反應,卻也比一點消息都沒得到的直接被突襲的情況要好得多。
“吹響號角!”
在劉紹的命令下,中軍大營外麵,幾名唐軍傳令兵全力吹響號角。
頓時聽到號角聲的唐軍大營幾個方向的士兵,全部開始防範起來。
天空不斷下著大雪,大量唐軍士兵往大營外圍集結,更有大量弓箭手,拿著弓箭,身背箭壺,做好射箭的準備。
雖說唐軍大營隻是一座能宿營五六萬士兵的營地,但麵積卻也非常大。
事實上,劉紹就算提前得到消息,可是因為大營範圍太大,以及還不確定羯族騎兵究竟會從哪一個方向突襲大營,所以他其實也做不了太多準備。
不過在他看來,能提前一小會吹響號角,讓大營內所有士兵備戰,已經足夠了。
很快,董超等五千羯族精銳騎兵,出現在唐軍大營內唐軍士兵的視線範圍。
羯族騎兵突襲唐軍大營的方向是西側,也就是唐軍大營的後方。
以正常的道理推算,唐軍糧草更大概率囤積在軍營的後方區域,畢竟如果是從晉陽五郡運糧,過函穀關到唐軍大營,本身也是最先送到大營的後方區域。
而且大營的前方直接麵向洛陽城,無論是防備城內守軍出城,還是要強攻城池,軍營前方區域都不太適合用來囤積糧草物資。
“轟隆隆……”
羯族騎兵距離唐軍大營越來越近。
雖然天空正下著雪,地麵上也有許多積雪,戰馬遠沒有夏秋的時候跑得那麼快,但也不比人全力奔跑慢多少,不到十個呼吸時間就能縮短一百米。
唐軍大營邊緣的了望塔,看到羯族騎兵的時候,雙方距離有三四百米,不一會便縮短到兩百米,一百五十米……
“準備!”
大軍大營前沿,唐軍將領大聲對弓箭手下令。
頓時,已經集結在大營前沿的唐軍弓箭手群,紛紛開始搭箭彎弓,做好齊射箭雨出去的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先射出箭雨的並不是大營內的唐軍弓箭手,反而是向唐軍大營衝鋒過程中的羯族騎兵。
衝在最前麵的幾十名羯族騎兵,首先射過來一輪箭雨。
唐軍大營內,保護弓箭手的唐軍刀盾兵在箭矢即將飛到的一瞬間,立起盾牌,阻擋箭矢。
箭矢釘在盾牌上,也有一些釘在唐軍大營邊緣的木欄,以及唐軍弓箭手與刀盾兵前麵擺放的拒馬上麵,卻是沒有一支箭矢真正殺傷任何一名唐軍士兵。
不過,羯族騎兵這搶先射過來的幾十支箭矢,本身也不是為了殺傷多少唐軍士兵。
而隻是為了牽製唐軍弓箭手,讓唐軍弓箭手更晚一些射出箭雨,羯族騎兵能更接近唐軍大營一些。
雖說隻是牽製了唐軍弓箭手僅兩個多呼吸時間,卻也讓羯族騎兵多接近唐軍大營二三十米。
“射!”
在衝在最前麵的羯族騎兵距離唐軍大營前沿僅五十多米的時候,唐軍弓箭手射出第一輪箭雨。
“咻咻咻!”
相較於羯族騎兵剛才射過來的隻有幾十支箭矢,唐軍弓箭手足足射出去近三百支箭矢,真正的箭如雨下。
隻要靠近到六七十米距離,羯族騎兵身上的單層鐵片盔甲便大概率防護不住箭矢的穿透。
一瞬間,便有十幾名羯族騎兵中箭墜馬,同時有五六匹戰馬也因為被射中要害,或者同時被射中多箭,連帶著馬背上的羯族騎兵一起翻倒在地。
一輪箭雨足有二十多名羯族騎兵傷亡,幾乎十支箭矢就能殺傷一名羯族騎兵。
羯族騎兵絲毫不敢停頓,繼續朝唐軍大營衝鋒。
又衝過大約三十米以後,唐軍弓箭手射出來第二輪箭雨。
這一次由於衝進七十米以內距離的羯族騎兵數量更多,箭雨的殺傷效果便也更大,超過三十名羯族騎兵在第二輪箭雨下傷亡。
此時哪怕衝在最前麵的羯族騎兵,距離唐軍大營前沿也還有二十多米距離。
毫無疑問,他們起碼還要再承受唐軍弓箭手一輪箭雨,才能衝到唐軍大營前沿。
果然,又在唐軍一輪箭雨下傷亡三十一二人,總共傷亡超過九十人,衝在最前麵的羯族騎兵抵近了唐軍大營。
以付出近百騎的傷亡,才能抵近唐軍大營前沿,這對於羯族騎兵而言其實非常吃虧。
不過羯族騎兵此次趁大雪突襲唐軍大營,本身就帶有賭的性質,開弓沒有回頭箭,縱然再吃虧,他們也都隻能硬著頭皮繼續下去。
抵近唐軍大營隻是剛開始,要想真正衝進唐軍大營內,還要突破唐軍大營外圍的木欄,以及三層拒馬。
對此,羯族騎兵倒是早有準備。
隻見衝在前麵的羯族騎兵之中,有兩百多人不是配備彎刀、長槍、弓箭等兵器的正常騎兵,而是一手持斧,一手持盾牌。
他們撐著盾牌,頂著唐軍弓箭手的箭雨,衝到唐軍大營前沿,打算用斧頭砍開唐軍大營邊緣的木欄,搬開阻攔騎兵的拒馬,為後續羯族騎兵直接衝進唐軍大營打開道路。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