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傷亡的四千六百二十多名唐軍士兵之中,直接陣亡在戰場上的有六百八十九人,還需要治傷的傷兵有三千九百三十五人。
夜晚七點鐘,現代時空,常建新與劉紹商議補充軍中消耗的藥品數量。
雖然後續傷兵之中肯定會有一部分救不回來,預計還會再有四百到五百傷兵因傷重而亡,但隻要那些傷兵還活著,該治療該用到藥品還是要用的。
“按照估計,這場洛陽之戰,最終真正折損數量在一千一百人左右!”
“戰馬方麵,總共殲滅一萬兩千多羯族騎兵,繳獲戰馬減去我軍自己戰時損失的戰馬,大致還賺了七千兩百匹左右。”
除了補充需要消耗的治傷藥品數量,從現代時空每隔幾天時間便供應一批糧草物資的數量也需要調整。
人吃的方麵,肯定要扣除戰死的士兵數額。
另外,大戰過程中雙方死去的戰馬,打掃戰場的時候,馬肉會醃製起來,做為日常肉類消耗的一部分,一定時間內,需要常建新從現代時空采購的肉類數量也要減少一些。
馬吃的方麵,多了七千兩百匹左右戰馬,自然需要額外多采購這麼多數量的草料。
“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確定完下一批次開始的糧草數量,常建新又詢問劉紹接下來的軍事動作。
劉紹沉吟了一下,回應道:“洛陽之戰的結果需要時間傳遞出去,同時我軍將士也趁機休整幾天時間,後續我會下令大軍以我為核心,兵分多路,同時攻略兩百裡範圍內的各郡縣!”
古代時空消息傳遞不易,洛陽之戰羯趙慘敗,羯趙在黃河以南的主力軍隊等同於被全殲,消息一旦傳遞到各郡縣,勢必引起當地守軍極大恐慌。
很多郡縣的守軍甚至會在唐軍兵臨城下之前直接棄城而逃,能讓唐軍更容易攻下各郡縣。
而將大軍以劉紹為核心,兵分多路,同時攻打以劉紹為核心的方圓兩百裡範圍內的各郡縣。
這種形式,主要是因為糧草問題。
正常情況下,唐軍應該完全分開的兵分兩路,一路沿著黃河往青州方向殺,一路向南,往淮河方向殺,這是最快攻下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所有郡縣的方式。
然而,常建新從現代時空提供糧草過去,隻能劉紹本人在那邊接收。
如果唐軍完全分開式的兵分兩路,劉紹隻能率領其中一路,那麼便也隻能保證一路的糧草,另一路的糧草卻是無法保證,隻能後方來提供。
後方運輸糧草是需要大量人手的,以大唐現在的人口,哪怕是確保兩萬軍隊的長期糧草物資供應,都會是極大的負擔。
大唐境內,九成以上青壯男丁都入軍了,真要往前線運輸糧草物資,隻能征調大量年輕女子參與,太困難了。
所以,劉紹決定唐軍還是不要完全分開成兩路或者更多路,而仍然保持一路。
以劉紹所在位置為核心,額外分兵攻打距離劉紹兩百裡以內的郡縣,先往青州方向攻,再往淮河方向攻。
距離劉紹兩百裡範圍內,可以用戰馬分運糧草物資,勉強能保持各路兵馬的供應。
“大軍仍然隻成一路,而且先攻青州方向的話,淮河方向,司馬晉室很可能會派兵渡過淮河,搶占幾個郡縣。”
常建新提出一個很大概率會發生的情況。
劉紹輕歎一聲:“那也沒辦法,相較於額外從後方運輸糧草物資供給軍需,可能會讓淮河以南的司馬晉室趁機派兵渡過淮河占領幾個淮河以北的郡縣,並不算什麼大問題。”
從他的語氣裡能聽得出來,他並不將司馬晉室朝廷放在眼裡。
在他眼裡,司馬晉室腐朽不堪,靠著淮河、長江兩條天塹偏安江南還行。
至於主動北上開拓郡縣,連當年的匈奴漢趙朝廷都能吊打司馬晉室,羯趙都能將司馬晉室嚇得瑟瑟發抖,以大唐軍隊的戰力,何懼司馬晉室朝廷趁大唐軍隊一時分身乏術渡河北上攻取幾個郡縣。
真發生那樣的情況,正好大唐可以在淮河北殲滅一些司馬晉室軍隊。
震懾司馬晉室未來一段時間不敢再次覬覦淮河以北,為大唐後續集中力量進攻關中,以及北上進攻冀州、幽州,統一北方贏得時間。
唐軍強大的戰鬥力,加上常建新在背後直接提供糧草物資進行兜底,劉紹有絕對的自信。
接下來,劉紹下令唐軍繼續在洛陽城休整五天時間。
五天以後再從洛陽城向東,一路朝兗州、青州殺過去。
唐軍在洛陽城休整的時間,也處理洛陽城內的事宜。
首先是俘虜的羯趙士兵,其次是城內這段時間被羯趙士兵烹食,吃剩下的大量遺骸,最後是收集洛陽城內的黃金。
足足四萬多羯趙俘虜,絕大部分都不是羯族本部胡人,而是其他胡人。
有匈奴人、有羌人、有氐人,還有除了五胡以外的其他雜胡。
不管是羯胡還是其他什麼胡,在唐軍將士眼裡都是胡人,都是竊據漢家山河,屠戮漢家百姓的該死之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唐不需要俘虜做為青壯勞力增強國力,這些胡人俘虜,對於大唐而言,便也是隻會消耗糧食,沒太大用處,還有潛在危險,弊大於利的玩意。
這幾年,大唐對於胡人俘虜的處理,其實早已經形成了慣例。
那就是驅趕到隱蔽的地方,集中處理掉。
由於大唐崛起太快,而且大唐集中處理大量胡人俘虜的次數還不是很多,加上有意在隱蔽的地方處理,所以到現在諸胡都還不知道大唐對於胡人俘虜是如何處置的。
洛陽城內,被羯趙士兵當做兩腳羊烹食的不下數萬,遺留的痕跡恐怖無比,那些殘留的遺骸、痕跡等,肯定也都是要處理的,該掩埋便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