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這邊商議策略,真正要執行,還得劉紹來下令。
畢竟各郡縣駐軍都是劉紹留守在那裡的,大清洗胡人,最重要的力量便是留在各郡縣的駐軍。
而且劉紹在洛陽,此時不算那兩萬四千多晉軍俘虜,洛陽城內的唐軍有劉紹帶著從南陽郡凱旋回來的七千八百左右,加上原本便留守在洛陽的七千多唐軍,總共有一萬五千多唐軍士兵。
一旦哪個郡有大事,劉紹可以直接從洛陽調派大軍前往處理。
洛陽城,劉紹率領剩下唐軍從南陽凱旋到洛陽以後,便沒有繼續向北渡過黃河回去晉陽。
除了針對洛陽等三十一個郡的胡人進行大清洗,需要劉紹親自坐鎮之外,還因為大唐都城從晉陽遷來洛陽是必然之舉。
晉陽的地理位置很不錯,北有雁門關防守,南控製晉中平原,西有呂梁山和黃河,東有太行山,有一定的資源,且易守難攻。
然而,晉陽一帶能獲取的資源有限,晉中平原隻有兩百多萬畝耕地。
最多往南從河東郡取一些資源,可是河東郡也隻不過擁有七百多萬畝耕地,對於一個王朝的都城而言,這點耕地資源並不夠。
相較而言,洛陽盆地雖然也不算大,但是洛陽往東就是華中大平原,往北過了黃河則是華北平原,可取資源量幾十倍於晉陽。
更何況,晉陽往北直接是雁門關,雁門關外就是敵境。
同時晉陽周邊距離近一些的隻有河東郡、西河郡、上黨郡三個郡,政令傳遞極為不便。
大唐現在的核心是劉紹剛攻下來的兗州、青州、豫州等地,大唐總共三十六個郡,在晉陽方便控製的隻有晉陽五郡。
可若是在洛陽,卻是三十六個郡都方便控製,便利性又十倍於晉陽。
放在古代時空這個時期,最完美的都城地點,一是關中長安城,二是洛陽城,既然占據洛陽城,自然就應該以洛陽為都城。
“傳令各郡縣,開始吧!”
洛陽城一座宮殿內,劉紹目光冰冷的下達這個命令。
其實,過去大半年時間,劉紹率領唐軍東出洛陽,一路攻占郡縣,每攻下一個郡,留下的駐軍,防守和維穩當地的同時,也在有意識的收集當地胡人成規模聚居的情報,做好準備。
隨著劉紹的命令下達,很快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區域,各郡縣駐守的唐軍一起動手,清洗當地胡人人口。
特彆針對與漢人及其他胡人都有明顯區彆的羯族人。
這場大清洗,不會短短幾日就結束,至少持續一個月時間。
在大清洗的同時,晉陽城方麵,劉琨也正式下旨,遷都洛陽。
大唐朝廷從晉陽遷都洛陽,雖然不是帶著晉陽當地的百姓一起全部遷移,需要遷移的官員等各項人口,加在一起也有六七萬人。
從晉陽到洛陽,足足上千裡,還要渡過黃河。
過程中自然需要大量糧草物資支持。
如果讓大唐朝廷自己解決一路上需要消耗的糧草物資,雖然也能解決得了,但畢竟過於麻煩,而且消耗過於巨大。
因此,劉紹特意在夜晚七點,常建新與他例行聯係的時候,和常建新商議,由常建新從現代時空直接提供遷都一路上所需要消耗的糧草物資。
“我準備從洛陽帶三千騎兵趕去晉陽,陪同父皇一起遷都,所需糧草物資,可能不會比當初南征的六萬大軍少多少。”
當初南征時候的六萬零九百五十大軍,除了有六萬零九百五十將士之外,還有近五萬匹馬,連人帶馬每天所需糧草物資花費接近一百六十萬軟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