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肯定要比大軍行軍的速度還要稍慢一些,估計每天也就能走三十五到四十裡。
晉陽到洛陽總共一千兩百多裡,大概率要走四十天!
“好吧,我沒有意見!”常建新輕歎一口氣。
古代時空那邊,大唐從晉陽遷都是他早就有心理準備的事情。
古代王朝每一次遷都消耗都非常巨大,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準備,主要便是準備遷都一路所需的龐大糧草物資數量。
如果靠大唐自己解決,想要遷都至少要準備半年以後。
他做為古代時空大唐王朝背後兜底的‘神仙’,何況劉紹在他這裡還有超過一百零二億餘額,他理應全力支持。
“多謝。”劉紹表示感謝道。
得到常建新的首肯,劉紹倒也沒有急著立刻趕往晉陽。
大唐朝廷從晉陽遷都,哪怕有常建新答應幫忙提供一路糧草物資消耗,也肯定會自己隨行攜帶十天八天糧草物資。
兩天以後,劉紹讓安平侯張信坐鎮洛陽,一方麵監督各郡對胡人的清洗,一方麵訓練那兩萬四千多晉軍俘虜。
他自己則帶著三千騎兵從洛陽出發北上晉陽。
劉紹從洛陽出發的第二天,晉陽那邊劉琨也下旨開始遷都。
四天以後,劉琨、劉紹父子在晉陽以南接近兩百裡位置會合。
兩年時間再見,劉琨在劉紹眼中比當初他剛率軍南征的時候,又蒼老了許多。
這很正常,本身劉琨的年齡就不小了。
劉紹南征的這兩年,劉琨看似做為皇帝待在晉陽城,卻不代表他就不需要忙碌。
事實上,劉琨忙碌的事情一點都不少。
劉紹大軍一路攻占郡縣,每攻占一個郡,便需要派遣少則十幾名官吏,多則二三十名官吏前往。
大唐的官員儲備不夠,進士儲備不夠,劉琨便得每隔半年時間進行一次科舉取仕。
由於科舉過於頻繁,不可避免有很多才能不太夠,卻靠著參加過多次科舉,靠著經驗愣是得到了功名。
很多人都需要劉琨細心把關,以及在派遣出去之前,儘可能的安排學習。
總之,這兩年時間,劉琨花費的精力不比在前線打仗的劉紹少多少。
父子二人沒有過多寒暄,很多事情他們都有默契。
因為大唐的背後是常建新在兜底,有常建新支持,才有大唐今日的局勢,而又隻有劉紹能和常建新聯係,從常建新那裡得到各種物資。
明麵上劉琨是皇帝,劉紹隻是太子,可父子二人卻沒有過去王朝皇帝和太子之間的天然猜忌。
後續遷都的路程還有足足一千一百裡左右,劉紹全程陪同。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