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4日。
星期一。
江戶川區。
這裡屬於東京都特彆區之一,也是屬於東京圈,這裡許多街道看起來還是很熱鬨的。但是,在一些看起來已經老舊的普通民宅,住著也是東洋一批低收入人群。
現在東洋人均收入看似很高了,實際上,也不是全部東洋人都那樣,像東京圈也就是高薪人士,基本上都是在大財團大公司工作才有那些收入,一些沒有穩定收入普通市民,或者沒有穩定收入的階層,或者身體長期不好的情況下,自然也沒有那些收入。
算下來,其實東京這些收入和香江那邊的貧富差距巨大也有相似之處。
現在一處普通民宅,這裡一片被稱呼為東京圈的貧民窟。出入大多數隻是低收入普通人,東洋的富人是不會住在這種地方。
相反,那些東洋的社團組織,很喜歡在這種地方。此時,一間普通民宅,即使現在是早上,窗外的陽光也無法照射進來,因為不遠處的高層公寓樓,類似後來國內那種城中村那樣的民房的陽光給遮住了。
以至於這裡白天和晚上都要開著燈,現在裡麵除了住了兩位看起來四十多五十多歲的東洋中年夫婦,他們在開著燈的情況下,正在準備簡單的早餐。
一位穿著東洋高中生校服的女生在旁邊幫忙。
“去叫你哥哥出來吃早餐。”中年婦女說道。
“是,媽媽。”
年輕女生叫惠子,她過去想推開哥哥房間,裡麵卻是鎖住了,她知道哥哥自讀完中學後,就很少和外界接觸,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呆在房間裡麵看漫畫。
時間一長,惠子父母都看得出這個兒子基本上是廢人一個了。
不過,東洋的宅男宅女,很早就出現,隻是到了九十年代,東洋泡沫經濟後,這種宅男宅女,或者啃老族才更多而已。
“哥哥!”惠子叫了好幾聲,裡麵的哥哥孝宏根本沒有理會。
惠子隻能沒有再叫。
這種情況,早就這樣。
旁邊的中年男子,正戴著老花眼鏡在看一份《朝日新聞》早報。
朝日新聞是東洋影響力最大的新聞報刊,早報每日發行量超過八百萬份,晚報每日發行量超過四百萬份。
即使像惠子這個家庭,收入很低的情況下,也會訂上一份朝日新聞的報刊。
惠子父親在那不時翻看。
突然,看到報刊上刊登一個招聘廣告,讓對方覺得有些驚訝。
“惠子,你看看這個招聘廣告是真的?”惠子父親不敢相信問道。
這個招聘廣告上麵寫著‘渡邊出版社’高薪招聘職位。
除了招聘多個很重要的高管職位,包括總編,副總編,主編等多個職位,還有一些行政管理的職位,給出的薪酬和福利也是很高。
另外,還有就是招聘漫畫師,漫畫家,上麵說了,不需要學曆,需要真正對漫畫感興趣,並且對於漫畫繪畫有一定的水平,將提供一份穩定底薪,甚至包括提供在公司附近住宿。
在許多東洋人看來,現在東洋的漫畫師是根本養不活自己的,基本上,隻要往那些大型出版社投稿漫畫,並且獲得出版社認可和簽約,再通過出版社的漫畫周刊發行,才能夠拿到相關的稿酬的。
即使是那樣,現在能夠養活自己的並沒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