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全社會的浮躁的氣氛當中,大家都想找捷徑,一步登天,一夕成名。
這是國家積弱已久的表現,人們對靠自身奮鬥已經失去了信心。
國家已經落後了兩百年,打開國門一看,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這種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還在不斷的加大過程當中!
後世的人,很難理解八十年代全民的氣功熱,這是長時間的自卑加上不甘心的產物。
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氣功就是人們的精神鴉片。
蘇聯人在太空競賽時,發展激光武器去打衛星,美國人選擇了發展反彈道導彈。中國則是希望氣功大師發功,把衛星發下來!
在城市的各處廣場上,張貼著各種氣功班的招生廣告,就是工大也不例外。在學校內部活躍的氣功小組,有十幾個之多,差不多占了所有活躍的學生興趣小組的一半!
成永興的出現就符合了這種期望和集體意識!
這段時間,沒有人來找他的麻煩。年終歲尾,加上期末,沒有人有時間來跟一名新生,斤斤計較。
但另一方麵,何嘗不是有所期待?
王立國也抱著這種矛盾的心態。他是看著年輕人一步步的成長,這種近距離接觸,反而使他的信心有所動搖。
但他在外麵,沒有透漏一絲一毫的情緒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個人的利益已經深度捆綁。
當然了,他也很忙。他在係統的整理光纖檢測的理論和方法。有了理論以後,更多可能的應用場景被預測出來。它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獨立學科的可能性。
重生者留下的點點滴滴信息提示,被他填補成了一個厚重的建築,開始顯現出來巨大的身影。
時間就在安靜中,一分一秒的度過。屋裡除了王立國輕輕翻動書頁的聲音,連喘氣的聲音都聽不到了。
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成永興的屁股都坐麻了。
王誌武一家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劉姨也不在家。他哪也去不了,隻能在這裡乾坐。
———————
王立國差不多是一鼓作氣,把幾十頁的文件粗粗過了一遍。
文件寫得很淺顯,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各種腦洞開得還算合理。
一些示意圖,也都清晰易懂。微電子機械,這個披著高科技外衣的前沿學科,被揭開了薄薄的麵紗。
s的難點,不在理論,現在還沒有走到產品化階段。證明概念的話,現有的機械,材料,力學完全可以覆蓋解釋。
唯一的區彆,就是材料和加工工藝的變化。
目前的半導體產業,雖然也號稱高精尖,但尺度還是毫米級!與後世微米,甚至納米,遠不是一個量級!
用句不客氣的話來講,請個微雕大師,都有可能手工雕刻出來!
後世很多人,捶足頓胸。認為在科技發展道路上,錯過了太多的機會,就是源於此。很多技術在剛起步的時候,難度真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