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卡車司機的話,其中一個執法人員露出擔憂的神色。
“剛才那個替彆人交錢的人,不會是個什麼領導吧?”
另一個人問道:“你怕啥?”
這人回道:“彆是哪個偷偷下來檢查的人。要不要問問咱們領導?”
另一個人則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用說,這收費站也不是咱們倆設立的,咱們就是乾活的。”
袁斌所在的車開了一會兒後,姚華忍不住問道:“市長,你為什麼要幫那些人付錢呢?一共也沒有多少錢,應該讓他們自己負擔。”
袁斌知道,姚華這麼說,是不想讓他破費。
他對姚華說:“如今整個石橋市的經濟都不振,經濟不好,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周邊的老百姓,這種時候怎麼還能在這種地方設立收費站來增加當地百姓的負擔呢?所以這錢我必須出,這是政府欠老百姓的。”
姚華聽完很受觸動,對袁斌說:“市長,您真是個好官。既然這筆錢是政府欠老百姓的,就要由政府來出,不能由您個人來負擔,我這裡有收據,回頭會讓財務來報銷這筆錢。”
袁斌聽了以後隻是笑笑,沒有說什麼。
和姚華相處了一段時間,他越來越信任這個辦公室主任。
回到自己辦公室前,袁斌又和姚華交待一件事,讓她通知金嶺鎮鎮長來找自己彙報工作。
金嶺鎮鎮長顧海山接到通知後,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中午飯都沒有吃,就趕到了袁斌的辦公室。
顧海山是第一次來見袁斌,看到袁斌本人的時候,他也顯得有些吃驚。
他聽說石橋來了個年輕的市長,沒想到竟然這麼年輕。
麵對著比他小了將近十歲的袁斌,顧海山也表現得極為恭敬。
袁斌開門見山的提到了今天那個收費站。
顧海山聽了以後,顯然有些緊張。
“袁市長,您覺得這個收費站是有什麼問題麼?”
顧海山之所以這麼問,並非是故意給袁斌出難題。
以往政府設立什麼收費項目,領導層麵幾乎沒有一個反對的。
就比如嶺山和石橋接壤的植物園,之前都是免費的,從今年開春之後開始收費,雖然人流量有明顯的減少,但也靠它賺了不少錢。
大家都覺得能為政府的財政創收,解決政府財政捉襟見肘的窘境,何樂而不為?
所以袁斌一開口,顧海山有點摸不著頭腦,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袁斌沉著地說:“我今天遇到一個卡車司機,他和我說,自己每周要往返金嶺三次,一周光是過路費就要交120,一個月就是大幾百的錢,一年下來就是大幾千的額外開支。”
顧海山聞言愣了兩秒,才意識到袁斌竟然是在考慮當地的老百姓。
他於是說道:“袁市長,是這樣的,這條收費的路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袁斌直接問道:“哦?那麻煩顧鎮長給我科普一下,它的特殊性在哪裡,我學習一下。”
顧海山忙說:“袁市長見笑了。因為金嶺鎮的地理環境比較特殊,周邊都是礦山,能走的就隻有這麼一條路,而且這條路也是環山路,每次出問題,修起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尤其金嶺采礦廠的所有礦車都會途經此路,就加速了這條路的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