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跟著政策走,這是一定的,甭管政策怎麼樣,都要跟著政策,胳膊擰不過大腿,個人的想法很難左右國家的政策。”陳浩道。
“國家在分田到戶,在經濟政策等方麵,是持支持態度的,這個跟以往不同,以往不讓分田到戶,不讓單乾,企業的性質有限製,隻允許國營單位和集體單位,農村的社隊企業規模和經營種類也很有限。”
“後麵,國家肯定是允許個體戶,私營經濟發展的,農村的社隊企業支持和開放力度也會增加。”
“原本嚴格限製的原材料,以及市場,會放開,這都是機會,彆的社隊抓不抓的住,敢不敢抓,我不管,但紅旗生產隊一定要抓住。”
“這既是為自己謀福利,也是為子孫謀福利,同時,也是按照政策做事!”
跟著大旗走!
“先說分田到戶,我們生產隊一共有36戶,有22戶參加了分田到戶,還有14戶沒有參與進來,他們一直想要參與分田到戶,但考慮到正是農忙的時候,牽扯不清楚,就沒同意,但如今田地裡的活沒那麼多了,這事可以搞了。”陳浩道。
“陳大剛早就嚷著要分田到戶了,其他沒參與的村民也都腸子悔青了,跟他們說聲,一天的時間就能把這事給解決了,他們不會生出事端,也不會找茬。”陳洪興道。
“就是,剛過來開會時,還碰到幾個沒參與分田到戶的,打探消息,想知道什麼時候安排分田到戶,急的很。”陳順田道。
眼看著村裡的人,跟著陳浩走的,就是王紅梅都發了財,占據了一個位置,其他沒參與分田到戶的,都急的很。
“能儘快把這事落實下來,解決了,是一件好事。”陳浩道,“分田到戶的事解決了後,就跟公社那邊說說,邀請公社的領導一起過來,合張影,吃個飯。”
“我們紅旗生產隊是最先搞分田到戶的,也是最先全生產隊將分田到戶落實下來的,不止如此,還積極搞副業,為村民創收。”
“實踐證明,分田到戶,單乾,是很有奔頭的,不止能解決吃飯的問題,還能解決村民就業的問題,能讓村民致富!”
???
陳浩這話說出來後,不少人很疑惑。
“有幾個生產隊,他們早就全生產隊搞了分田到戶,紅旗生產隊不是第一個將分田到戶落實下來的生產隊。”陳自強提醒道。
這事不是什麼機密,公社的人知曉。
“沒多大關係,隻要邀請公社那邊的領導過來,說明利害關係,第一個落實全生產隊分田到戶的自然會是紅旗生產隊,而不是彆的生產隊。”陳浩道。
“第一個搞分田到戶的就是我們生產隊,這是上了內參資料的,省裡的領導也知曉,紅旗生產隊是簡在帝心的,名聲早就傳到了領導的耳中。”
“所以,第一個搞分田到戶的是紅旗生產隊,第一個全麵搞分田到戶的,也得是紅旗生產隊,彆的生產隊隻能靠邊!”
曆史宜粗不宜細。
很多真相都被滾滾車輪碾壓在曆史的歲月中,不為人所熟知,津津樂道的並非事實的真相。
但那又如何?
隻要有現實意義,對現實能起到作用,尤其是統治作用,就會被宣揚!
“政策放開,需要一個例子,起到宣傳的作用,紅旗生產隊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招待所,有食堂,有大棚,在縣裡和市裡都有副業,放在全國,紅旗生產隊是獨一家,所以公社也會配合宣傳,這對公社的乾部也有好處。”陳傳福道。
陳浩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