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來到荊州進行實地考察。
對諸葛亮收複荊南四郡,恢複荊北經濟的工作予以了嘉獎。
然後又談及了如何促進荊州進一步發展等等工作問題。
最後談及到了此次的中原大戰,劉備提及到了東吳問題。
諸葛亮表示,他已經與東吳的二號人物周瑜加深了兩地交往。
相信周瑜並未有與齊國交惡的打算,而是真心實意地想與齊國合作,修複兩地關係。
並且向劉備保證,即便東吳有任何不軌行為,他在荊州東線戰場設置的防線,也宛若鐵壁一般。
吳人斷不能突破!
劉備思考再三,旋即展顏笑道:
“善,李相當年在徐州時,就曾盛讚孔明之才。”
“言及先生做事謹慎穩妥,滴水不漏。”
“寡人如今巡縣至荊州,觀此地民生軍務,確實大善。”
“孔明既有此決斷信心,寡人也就不再多慮了。”
如果說冀州是大齊的上海,那荊州起碼也是江蘇。
劉備對荊州的發展還是相當滿意的。
建安十四年,八月初二。
齊王劉備於江陵府衙召集荊州牧諸葛亮、治中從事馬良、昭文將軍伊籍等二十餘位重臣,共議荊州治理大計。
會議伊始,劉備拿出荊州去歲的圖冊示眾,道:
“寡人對荊州這幾年的和平發展,甚為滿意。”
“如今戰事將起,寡人不欲使荊州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公等對於將來之事,有何良策,大膽言之。”
言罷,馬良出列呈《屯田新策》。
“臣請仿陳元龍淮南舊製,令軍士閒時墾荒。”
話音未落,其弟馬謖忽振袖而起:
“季常兄之策緩不濟急!”
向劉備一拱手,“王上,在下以為,應當先疏通沮、漳二水,引漢水灌南陽。”
“若役三萬之民,則明年三月可成,可歲增糧四十萬斛!”
嗯……
劉備一頷首,又問眾人意見如何。
諸葛亮當即幫腔說道:
“王上,亮也是此般建議。”
“欲發展農桑,當先疏通沮、漳二水,此為當先之利。”
劉備見此,乃命馬良等輩擬出具體的章程來,就照此奏辦理。
接下來,劉備又談及其他民生問題,馬謖都踴躍發言,侃侃而談。
江陵府衙裡來的,都是荊襄一帶的高層,皆是博學之士。
可麵對馬謖的侃侃而談,眾人竟都無法反駁,隻覺有理。
劉備初來乍到,也被這個年輕的小夥子突出的表現給吸引住了,當即出聲問:
“此何人也?”
未等馬謖開口,諸葛亮率先出列,道:
“啟稟王上,此乃馬季常幼弟,襄陽人馬謖馬幼常也。”
“此人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亮亦深加器異。”
哦?
劉備眉梢一揚,聽到諸葛亮對其的讚詞,劉備的興致也頓時上來。
“汝還懂軍略?”
馬謖嘴角微微上揚,這可是他的拿手好戲。
馬謖聊軍事戰略的時候,是能夠跟諸葛亮從白天聊到黑夜的存在。
史書叫,“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須知諸葛亮是何等忙碌的人物?
居然願意花時間跟馬謖聊軍事,一聊就是一天一夜,可見馬謖的軍事理論是真的有乾貨的。
畢竟諸葛亮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如果隻會吹牛皮聊些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是不可能得到諸葛亮的重視與認可的。
“回大王,在下隻是略懂略懂。”
“尚不及孔明先生,平日多賴孔明先生教誨。”
馬謖這話既展現出了自己謙虛的一麵,又不忘強調他平時是能夠跟諸葛先生一起談論軍事的存在。
荊州那麼多奇才,他最受諸葛亮器重。
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股子自信。
可已年近五十,到了知天命年紀的劉備,不可不謂是閱人無數的老油條了。
他感覺馬謖此人有些圓滑,愛耍小聰明。
但秉著“惜才”的原則,劉備還是願意給這位年輕人一個機會。
“如今我大齊正籌備伐魏大計,南北各地都在動員兵馬。”
“幼常既懂軍略,可試為寡人言之。”
馬謖聞言大喜,這可是天賜良機。
當著齊王的麵,荊州眾高層的麵露臉,還是他最擅長的領域。
“遵命!”
馬謖興奮的命人取來沙盤地圖,執筆在上麵勾勒山河形勝,陳述自己的破曹方略。
“今曹操據西川之地而失中原轄控,正如猛虎斷其爪牙。”
“不妨命李相率冀州軍出河北,鎖潼關,困其於秦嶺。”
“曹操縱有雄兵,亦不敢棄關中而救中原!”
老將黃忠眉頭一皺,當即出聲反駁:
“老夫也曾在河北待過兩年,深知河北兒郎皆是天下健兒,馬上能手。”
“是我大齊一等一的雄師。”
“既有如此精銳,何故舍易就難。”
“不攻並未設有重防的兗州,反而去攻易守難攻的天險潼關?”
馬謖則不慌不忙地一指河東地區,分析道:
“前歲李相已經一統河北,收複河東。”
“冀州軍走河東,剛好可直達關中。”
“隻要攻克潼關,便能控製秦嶺,截斷曹魏東西聯係。”
“從戰略上考慮,幾乎使我軍鎖定了勝局。”
微微一頓,馬謖又接著分析為什麼一定是河北軍乾這活。
“常言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如今我大齊要動用六十萬人參戰,中間所耗費的糧草輜重何其巨也?”
“故縮短交通運輸路線,便是重中之重。”
“冀州軍走河東攻潼關最近,此其一也。”
“此外,正如黃老將軍所言,潼關天險易守難攻。”
“而李相之軍略,千古罕有,河北兵將也是人人英雄,個個健兒。”
“非河北軍出馬,不能下潼關也,此其二也。”
講到這裡,眾人都陷入了沉默,顯然在仔細思考馬謖說的話是否有道理。
而馬謖的第三點,卻頓時令在場的人身軀微震。
“吾輩皆齊臣,今效死為國,戮力王室,就當以死相報。”
“潼關雖險,豈可擇易畏難,懼險避責?”
“此絕非人臣之道也!”
“此險縱有千仞,吾輩亦當以血肉砥之。”
“謖以為,以李相之胸襟似海,必不會辭去此任!”
馬謖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大家都是齊人,都是給劉老板打工的。
如今公司正在上升期,咱們當員工的就得有犧牲奉獻的精神。
不能說潼關不好打,咱們就畏懼困難,逃避責任。
這不是一個國家乾部應該說的話。
以咱們李相爺的格局,肯定是不會推卸這項工程的。
劉備對馬謖的第一印象是這人自負愛耍小聰明。
這最後一番話,更是進一步印證了他的觀點。
齊國諸派勢力之中,一直以來都是河北派一家獨大。
或者說一超多強,無論是淮南派、丹陽派,還是關公所在的青州派都很難與其抗衡。
這其中,就是因為李翊在主政河北,河北因為李翊而富強。
河北人因為有李翊在,而自信。
荊州是劉備投入大量資源,重點扶持的對象。
就是為了形成南北均勢,避免河北人在國內話語權過重。
馬謖看出了這一點,他非常合時宜的站出來拍了領導的馬屁。
那就是此次中原大戰,齊國高層對戰事的勝利是充滿了信心的,幾乎默認己方肯定會贏。
畢竟國力差距擺在那裡。
但具體怎麼個贏法就有講究了。
按理說以河北的地緣政治,幾乎是毗鄰整個河南。
所以中原大戰,就是河北人的主場。
可是,開戰之前,河北人在國內已經是不可一世了。
在讓他們在中原統一戰中大放異彩,占據風頭,那以後在國內豈不是要上天了?
彆的不說,就說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
統一中原,毋庸置疑是齊國建國以來的,前所未有的大功。
一旦戰爭勝利了,功臣們怎麼分封?
李翊已經是丞相、冀州牧、國家二把手,位極人臣了。
他幫劉備一統了中原,你劉備難道就賞幾個錢就給人打發了?
就算李翊不說,手下人怎麼看你。
合著跟著你劉老板打工,你就是這樣薄待功臣的?
大家拚命加班966,好不容易熬到公司上市該分紅了,你劉老板難道就是這樣對待一起創業打拚的兄弟的?
就算放下李翊不談,河北那幫將領總得封賞吧?
到時候張郃、徐晃這幫人一人封個四征、四方將軍之類的。
那河北手握軍事重權的人得多少了?
基於此,馬謖想出了一個極好的戰略。
那就是交給河北人一個最為嚴峻,最為艱難的任務。
由他們出河東,封秦嶺,去啃潼關這塊硬骨頭。
美其名曰是為了大局。
實則就是想讓河北軍給荊州軍、淮南軍打輔助,由他們去牽製魏軍主力。
然後南軍就好摘桃子了,自南陽宛城北上,直搗潁川,一舉攻克兗州、豫州等地。
這個戰略幾乎可以說是相當完美,不僅符合國家利益,更符合荊州人的利益。
一班荊州將領,立馬聽出了馬謖的話外音。
紛紛舉手表示:
“誒呀!好戰略,好戰略啊!”
“此議簡直太妙了。”
“若是照用這個方略,我大齊用不了多久,就能夠一統天下啊!”
大夥兒都是裝糊塗的高手,全都心照不宣的對馬謖的戰略表示支持。
劉備則是保持了自己一貫的喜怒不形於色,靜靜地抿了口酒。
然後稱讚馬謖說道:
“幼常之方略,確有獨到見解。”
“然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慎。”
“具體戰爭事宜,寡人還需與齊國其他大臣們具體商議。”
“當然,幼常之略,亦會在寡人的考慮之中。”
言外之意,這個會上你馬謖說的話,大夥兒聽個樂嗬就行了。
因為真正拍板決定具體戰略的,那肯定是李翊、關羽、張飛、陳登這些國家高級乾部。
你馬謖算哪根蔥,敢來指手畫腳?
不過劉備這話既敲打了馬謖,也給這位年輕人留足了麵子。
會議接下來持續了一個時辰左右。
至結束時,眾大臣紛紛離去。
孔明亦待離去時,忽被身後的劉備叫住。
“王上,還有何吩咐?”
諸葛亮恭敬地朝劉備作揖行禮。
劉備瞥了一眼諸葛亮身邊的馬謖。
他是諸葛亮的功曹,也就是秘書。
幾乎是與諸葛亮形影不離,開會結束了也要一起走。
“……哦,寡人與你家先生談點事情。”
“幼常就先下去罷,到外麵去等候。”
劉備微微一笑,衝馬謖說道。
“喏。”
馬謖施禮,躬身而退。
目視著馬謖離去的背影,劉備默然良久,才緩緩開口:
“孔明觀馬謖之才何如?”
諸葛亮一愣,似乎沒有想到劉備單獨留下他是為了聊馬謖。
“此人乃當世英才,不可多求。”
“亮平日行務之時,亦多問計於他。”
“不知大王緣何有此一問?”
劉備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
“……不然,寡人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說著,麵向諸葛亮,語重心長地沉聲說道:
“孔明宜深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