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城外,鐘山之巔。
早有禮部在此設立好了祭壇。
祭壇之上有大鼎立於其上,前方擺設有貢品香案。
朱允熥乘坐龍輦在百步之外便停了下來,在馬三寶的攙扶之下緩步走下馬車。
“請新帝登祭天台,禱告皇天。”陳敬的聲音響徹。
朱允熥目光在祭壇之上停留片刻,鬆開馬三寶獨自朝著祭壇走去。
祭壇總共四十五級台階,取九五之數。
朱允熥緩步而上,在百官注視之下來到大鼎之前。
早有準備好的三根燃燒遞到朱允熥手中。
接過燃香之後,朱允熥神色變得肅穆異常,雙手捧於胸前。
下一刻,如同洪鐘大呂般的聲音自朱允熥的口中傳蕩四方。
維天運洪武二十五年,歲次癸酉,大明皇帝朱允熥,謹以虔誠之心,昭告於皇天上帝:
朕以幼衝之齡,荷天地之洪恩,承皇祖太祖高皇帝之遺烈,嗣登大寶,統禦寰宇。自受命以來,夙夜兢兢,惟恐弗勝,思以德配天,以仁化民。今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感四時之有序,念萬物之鹹亨,特率群臣,虔備牲帛,昭告於昊天上帝。
伏惟皇天上帝,至仁至聖,覆育群生,監觀下土。朕雖不敏,敢不敬天法祖,勤政愛民?願上帝垂鑒,佑我社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四海升平。朕當竭誠儘智,以答天庥,以慰民望。
茲以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五日,謹擇吉時,率文武百官,恭行祭天之禮,敬獻牲醴,虔陳祝文。伏願皇天上帝,歆享明禋,降福穰穰,永保我邦家之昌盛,永佑我黎庶之安康。
次歲改元天威,特此敬告皇天上帝。
……
天威乃是朱允熥的年號。
禮部總共擬定了八個年號,其中甚至還包括建文、永樂、天啟、永昌和昭武這些;不過朱允熥最後還是選擇了最為霸氣的天威。
天威,顧名思義:天賜威嚴。
象征著皇權的權威如同老天一般不可撼動,足以威壓四方。
朱允熥念完禱告詞,恭敬三拜九叩之後將燃燒插入香爐之中,緩緩轉身麵向百官。
百官在這一刻似乎是感受到了真正的天子威壓,轟然跪地山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允熥目光從所有官員身上掃過,胸口一股豪氣驟然間升起。
從這一刻開始,他就是大明真正的第二代皇帝了。
從這一刻開始,他將掌握大明數千萬百姓生殺予奪,掌握著大明周遭國家的生死存亡。
當然同樣朱允熥的肩頭也要扛起大明這座帝國的榮辱興衰,承擔起大明數千萬百姓未來的幸福。
往前走,每一步都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哪怕是他的一句話,一個很細微的決定都足以影響大明乃至世界的格局。
“請陛下回宮。”陳敬的聲音再次響起。
緊隨而後的是勳貴們激動的高昂聲音;“請陛下回宮。”
百官也跟著高呼;“請陛下回宮。”
朱允熥這才從祭壇之上走下,緩步朝著龍輦走去。
上了龍輦,天子儀仗再次朝著應天城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