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元吉搞錯了一點。
李淵是皇帝不假,但大唐的實際掌權人卻儼然已經旁落。
這個人,自然也不會是李建成。
其實,也許李建成和李淵二人心中多少都明白這一點,不過是無可奈何罷了。
身為皇帝的李淵選擇了作為嫡長子繼承製的擁護者,除了幫著李建成打壓李世民之外,沒有彆的路可走。
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若不奪位,等待他注定隻有死亡。
他沒得選。
也就隻有李元吉蠢出升天的仿佛真的覺得他站在了太子一方就能淩駕李世民之上,對他囂張又肆無忌憚了。
李元吉和李建成針對天策府的發難挑釁徹底拉開了接下來的這場宮變序幕。
【史稱,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前後不過七十二小時不到,而真正定乾坤的時間更是僅僅隻有不足三刻鐘。
兩年前李世民解甲在京都搞文史館還真不完全是不務正業。
經過兩年時間的發酵,天下有點名氣的大小文人幾乎都被他收攏到了自己的手下。
換句話說,大唐的筆杆子在他手裡,輿論導向權便握在他的掌心。
在那個時候,年歲沒多大的李世民就已經早早的明悟到了輿論的重要性,並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將這種屬於文人的力量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這也基本區分了李世民和絕大多數隻有勇武而缺乏智謀的武將。
他是一個明白軍隊重要性,也同樣明白文人重要性的領導者。
等到皇帝太子反應過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兵變前夕,天下四處驟然出現種種異象。
與之伴隨著的,是‘秦王當有天下’這一箴言。
隨後,玄武門禁軍首領反。
在所有人猝不及防時,主動打開宮門迎接他真正的主人。
這幾乎代表了李世民對宮廷的掌控度早已極其恐怖。
夜半,李世民計誘李建成李元吉從玄武門入宮。
辰時。
烈陽高懸,驅散了清晨的薄霧。
一到銳利的箭芒穿破濃霧,直直的射穿了李建成的咽喉。
他隻來得及最後瞪了瞪眼睛,與薄霧之後麵容隱在暗中的李世民遙遙對視了一眼,便呼吸儘散。
他死了。
李元吉慌不擇路的大罵著欲折弓反射,三箭未中。
李世民連視線都沒遞給他,隻平靜的看著李建成已然失去呼吸的屍首。
尉遲恭凶悍的張弓,在李元吉愕然的視線中一箭將其反殺。
“你、你敢……傷我?!”
李世民沒回頭,在李元吉咽下最後一口氣前,像是有些歎息的輕聲道。
“幺兒,哥哥告誡過你,名將是擇主的。”
遭了反噬,怨不得旁人。
李元吉睜大雙眼,等後知後覺的恐懼遍布全身時,已然悔之晚矣。
一切塵埃落定時,前後不過三刻鐘。
宮變還未來得及徹底拉開,便已經結束了。
人員傷亡少之又少,堪稱是一場最和平的政變。
當正午的太陽高懸,李淵已經被刀架在脖子上無奈的寫完了禪位書。
李世民走上朝堂,在一眾沉默的官員視線中,施施然的一屁股坐到了龍椅上。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竟沒掀起多大的風浪。
眾臣隻是心中有種恍惚的、塵埃落定般的了然。
哦,這一天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