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嶺南天氣不錯,就是時冷時熱的,入冬困難省的常態。
常年生活在中原的員工們罵罵咧咧的穿上厚些的衣服,明明昨天還是大熱天恨不得穿短袖。
張九齡和羅貫中這些生在南方或是常在南方的倒是習慣。
雖不是數九寒冬,此時羅貫中的心,卻如那數九寒冬的冰碴子那般冷。
不隻是他,同樣拔涼拔涼的還有朱瞻基和李景隆。
三人盯著作家助手的數據,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
按說寫書這件事,羅貫中的心態是很穩的。
畢竟在大明寫書,你得做好了無人問津甚至刊印無望的可能。
撲街這件事,是常態,一本封神,多數人在活著的時候是看不到的。
但後世迷人眼啊,什麼點子萬訂,什麼一本封神,番茄給量十萬,日收幾千上萬。
似乎大神就該是這樣的。
而遊客們,員工們,都認他的三國演義牛逼。
羅貫中在簡單整理了故事後,直接開寫了新書《大漢光複記》。
講的是一個大明的人魂穿到新朝時期,成了劉秀的少年好友,憑著對曆史的熟識,幫助劉秀光複大漢,同時幫著劉秀趁著改朝換代的當口大搞改革。
三省六部,科舉製,新式農具,發明火藥火銃一掃天下。
和劉秀成為位麵雙子星。
同時書中的王莽不是現代穿越者,而是被羅貫中換成了主角的邪惡同門師兄。
師兄弟兩個不知對方的存在,幾年裡互相出招拆招。
整一個魔改版新漢交接時。
他覺得沒啥問題,讓現代人穿他還不熟悉,讓大明的博學多才之人穿越對於那時來說也是大進步了。
羅貫中覺得,他的史料翔實,基本上都是當事人的一手資料,甚至劉秀連小時候攆過誰家狗這種細節都告訴他了。
王莽更是把他的後宮都說的明明白白的,就差細節描述了。
故事情節也可圈可點,雖然是速成品,但就故事框架和文筆上來說,不說一本封神,小火一把還是可以的吧?
結果就是啪啪打臉,什麼叫玄學給量,羅貫中是真明白了。
憑著語音輸入好多個通宵猛肝,好不容易單機熬到八萬字,七天驗證一過,首秀卻是來了個透心涼。
看著兩位數的閱讀人數,三毛錢的昨日收入。
羅貫中的書齋裡氣氛有點尬住。
“老羅,我們以為你要憋個大的,沒想到是拉個大的啊?”
圍在他們三人身後的遊客看著後台數據,一時也是難繃。
看到沒?現在的大環境,羅貫中來了都得乖乖撲街。
朱瞻基湊到李景隆耳邊小聲嘀咕著:“沒道理啊,你沒幫著宣傳一下?那麼多遊客,不能隻有這九十八人看過呀?”
李景隆聳了聳肩:“羅先生說的,要看看真實數據,說是遊客看在景區的麵子上看的不能算。”
“所以,這我咋和太爺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