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照例在休沐的日子拜訪歐冶子淵先生。照例送上了張村近期出產的一些新鮮玩意,也帶來了一些張村那麵新寫的論文請歐冶子淵品鑒。
“之前定製獨輪車的時候,寺工派過一些匠師官吏隨你一起去張村,他們觀感很好,回來彙報,也給我很大啟發。後來寺工這麵送了一些子弟去張村求學,老實說老夫也有幾個孫兒送過去了,看他們的書信,說張村種種神奇之事,也很令人神往啊!”
“也就……一般般吧。”張誠謙虛的說。
“張村的學問和寺工有所不同啊!”歐冶子淵說。
“嗯,張村是基於基礎的物理和數學原理,努力解決材料、機械的問題,來開發萬物。核心確實也在學問之道上,不過張村的學問比較窄,也比較集中。”
“和墨家之術有什麼不同?”歐冶子淵問出自己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
“墨家的核心是木匠……張村未來的核心,大概是機械師和工程師……”張誠說。
“這兩者有何不同?”
張誠也陷入了思索,片刻一笑,說:“在張村,我們在追求動力的改變”
“動力是什麼意思?”
張誠指著堂外一個木杆上的一隻風候鳥,那是一個薄銅片製作的剪影,鳥的尾巴很大,風吹過的時候,鳥嘴就指向風來的方向。風候鳥下麵有幾個金屬勺做成一個風輪,可以觀測風力風速。
“這是風力。”
“有一種水車,也是一個輪子掛了很多水鬥,放在河上,可以把水提到高處,甚至把水引到水渠灌溉農田,這是水力。”
“推動獨輪車要用到人力。”
“馬車牛車我們稱之為畜力。”
“這些都是動力,而我們張村,追求用人力畜力之外的方式驅動機械,來幫人做事。”張誠說。
“所以你們用風力和水力?我聽說你們的木工坊就使用了風力來拉動木鋸,力量很大。”歐冶子淵饒有興味的說。
“風力還是有很多缺陷的,我們現在的主要課題是蒸汽動力。”
“我倒是聽說,你上次帶來的那個學生,在寺工學習,自己在搞一個蒸汽之機……就不知道成了沒有,效果怎麼樣?”
“郭俊已經回到張村了,在寺工這麵學習還是大有長進,他們已經做出了一個簡單的蒸汽機。”
“話說這蒸汽機是什麼東西?”
“蒸汽機嘛……您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水壺,我們叫鍋爐。燒水以後就產生蒸汽,蒸汽推動一個活塞,活塞運動就推動連杆曲軸,連杆曲軸再帶動巨大的動力齒輪,就可以形成往複運動,就有源源不斷的力量。就好像兩個人拉鋸,左拉右拉。我們設計一個動力傳送係統,來實現這個左拉右拉的運動,用在機械上就可以完成很多事。”
歐冶子淵閉目想了一下,大約弄清了裡麵的道理,不禁神往:“確實可以代替人工作,但是不知道這力量能有多大呢?”
“現在材料和製作工藝都不足,一個小鍋爐大概能產生九牛之力吧。”張誠有點遺憾的說。
歐冶子淵立刻坐正了身體:“多少?”
“九牛之力吧,九牛或者十牛,向前邁動一步,所拉動的力氣。”
“一個鍋爐,竟然有這麼大的力氣?”
“隻是一個試驗品,小鍋爐,我們的材料不太過關,這也隻是剛剛開始。”
“那張誠你估計,如果材料過關,如果鍋爐技術精妙,你們能產生多大的力量?”歐冶子淵眼中發光。
“沒計算過。我想,所謂萬鈞之力也不是誇張,甚至更大,這都是可以計算的。”張誠說。一鈞是三十斤,所謂萬鈞之力,就是三十萬斤,秦朝的一斤相當於258克。三十萬鈞也就是七噸半的力量,對蒸汽動力來說,卻是是不值一提。
“真不是誇張?”
“鍋爐更大、傳動機構設計的更精巧,損耗再降低,熱效率再提高,彆說是萬鈞,百萬鈞的力量,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能看到。”張誠很是自信。萬噸水壓機之類,原理也不是多難,差就隻差在材料上,而蒸汽鍛壓和機床技術出現,材料問題估計很快就見到曙光了。
歐冶子淵閉上眼睛,似是在想象,片刻後睜開,問:“這蒸汽機,可能拿到寺工來使用?”
“如果給的錢夠多,倒不是不行。問題是蒸汽機現在隻是起步,維修保養、改進升級,都需要專門的人員。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蒸汽機的價格不便宜,這麼大一筆錢,買一個蒸汽機,可能也不符合寺工的規矩。”蒸汽機雖然是了不起的技術,但是張誠也沒打算藏起來,如果有人出得起價格。張誠也是肯賣的。
“真是令人神往啊!”歐冶子淵說。
“工丞大人得便可以去張村走一走,親眼看一看,張村應該有不少可看的東西。”張誠說著,想起這次自己還帶了禮物來,於是把身邊的一個小箱子推到歐冶子淵身邊:“張村的一些新鮮玩意兒,請大人把玩。”
箱子裡是一盞煤油燈,還有硫磺火柴和火鐮等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