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尼子臉一僵。自己剛剛讀的那首歌,自己都不知道發音是不是準確,那是楚人音譯的越人歌,自己一個齊國人在秦國念誦這首歌,也不知道發音保留了楚音的幾分。自己懂什麼百越語。
但是看到蒙恬牛鈴大的眼珠子,公孫尼子想了想,還是點點頭:“我來想辦法。”
“要學習!要開課題!要了解百越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蒙恬拍了一下桌子,對在場的人說:“搜羅檔案、地圖、去楚地找和百越有所接觸的人,和他們談,一條一條記述和百越有關的一切事情,記下來,回來彙總分析,我們不忙南征,先做準備。一麵準備糧草,一麵準備兵員,一麵準備情報。等我們大軍南下的時候,我要求,至少我們能和百越之人交流!”
張誠的心裡又是一緊。
這不是一個文明魯莽的南下征戰,這是要把征服百越當做是一種係統工程來處理了。雖然由於趙佗封鎖了南下的關隘,讓兩地人民無法交流,但是蒙恬這是要通過重新整理檔案、民間采風、田野調查這樣的辦法,把百越的底兒都摸清楚。
這樣的戰爭……
連文化都已經當做戰場的戰爭……
這樣的戰爭才是嚴肅的戰爭啊!
圍繞著洛陽城北的那座大將軍行營官署,一個龐大的機構在運行,進出這個官署不僅僅包括軍官、地方官吏,還有來自列國的學者、來自南北方的匠師。
所有人的目的就是一個:了解百越!
這是和大秦曆史上任何一場戰爭都不相同的戰爭。
“秉直。”蒙恬近來難得用這樣的稱謂來稱呼張誠。
“太尉。”在蒙恬的軍營裡,張誠可不敢嬉皮笑臉。
“我們需要一支南下用的戰歌。”
“我們已經有很多戰歌了啊?”張誠說,無論是詩經裡的歌、秦人的歌,或者自己之前提供的一條大河什麼的,還包括軍紀歌,已經不少了。
“立意不同,我們要一首歌,讓士兵和人民有信心,讓每個人都相信我們的戰爭是正義的,是必將勝利的,我們要一手前進、勢不可擋的歌……”
“就是前進、前進、前進這種嗎?”張誠問。
“你這個詞吟誦三遍,聽起來果然有信心……”
“那麼,這樣?”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家人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張誠記不住後麵的內容了,就隻是這樣一段,頭頂烈日,腳踏大地,前麵是敵人,身後是自己的父老鄉親……
這樣一支部隊,能夠一直打到天儘頭吧?
“就是這樣!儘快譜個曲子,把內容豐富一下!”蒙恬大喜。
該公孫尼子這個音樂理論家發愁了。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