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李白:仗劍天涯,詩酒風流_中國古今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古今名人傳 > 第48章 李白:仗劍天涯,詩酒風流

第48章 李白:仗劍天涯,詩酒風流(2 / 2)

在這段漫遊歲月裡,李白還經曆了一段新的感情生活。他與宗氏結為夫妻,宗氏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她對李白的才華十分欽佩,兩人情投意合。他們的結合,為李白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溫暖和慰藉。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安史之亂的爆發,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

五、安史之亂755759年,5559歲)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戰亂給大唐帝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徹底改變了李白的命運。李白與妻子宗氏南奔避難,他們一路顛沛流離,目睹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昔日繁華的城市變得滿目瘡痍,百姓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李白的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憂慮,他用詩歌記錄下了這一段悲慘的曆史,如《古風·其十九》:“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儘冠纓。”這首詩前半部分描繪了仙境的美好,後半部分則筆鋒一轉,描寫了洛陽被安祿山叛軍占領後的慘狀,表達了他對戰爭的譴責和對百姓的同情。

在避難的過程中,李白隱居在廬山。然而,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渴望能夠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此時,永王李璘的大軍東下,邀請李白下山入幕府。李白以為這是一個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於是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永王的軍隊。他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幫助永王平定叛亂,恢複國家的安寧。

然而,李白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一決定卻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永王李璘與肅宗李亨爭權,最終兵敗。李白也因此受到牽連,被定為“逆黨”,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李白陷入了絕望的深淵。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心報國,卻落得如此下場。

在流放的途中,李白曆經了千辛萬苦。他沿著長江逆流而上,一路上風餐露宿,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他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依然用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他寫下了《流夜郎贈辛判官》:“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淩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夫子紅顏我少年,章台走馬著金鞭。文章獻納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與君自謂長如此,寧知草動風塵起。函穀忽驚胡馬來,秦宮桃李向明開。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這首詩回憶了他在長安的輝煌歲月,也表達了他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對赦罪的期盼。

幸運的是,在流放途中,李白遇到了大赦。乾元二年759年),因關中大旱,唐玄宗宣布大赦天下,李白也在被赦之列。這一消息讓李白欣喜若狂,他仿佛重獲新生。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以其輕快的節奏和歡快的心情,表達了他獲赦後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在彩雲繚繞的清晨,李白告彆了白帝城,乘坐著輕快的小船,順流而下。他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在向他招手,心中充滿了希望。

六、晚年漂泊759762年,5962歲)

遇赦後的李白,並未如《早發白帝城》中輕快的意象般迎來新生。江水雖載著他順流東下,卻難以衝散歲月與命運刻下的滄桑。他的身體因長期漂泊與流放之苦愈發衰弱,風濕病痛常令握筆的手顫抖,但詩人仍以殘軀為舟,在詩海中繼續泅渡。

他輾轉於金陵、宣城等地,試圖投靠昔日友人,卻屢遭世事炎涼。據《李翰林集序》記載,此時的李白“貧病轉切,公李陽冰)乃解衣推食,發誼薄雲”。當塗縣令李陽冰的收留,成為他生命最後的港灣。這位族叔不僅為他提供棲身之所,更在其病重時精心照料。李白將畢生詩作手稿托付於他,囑托編纂文集——這便是流傳至今的《草堂集》雛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當塗的日子裡,李白常獨坐青山腳下,凝望奔流不息的長江。他寫下《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儘,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詩句褪去了早年的磅礴,隻剩與山川相對的孤寂。此刻的他,不再是“欲上青天攬明月”的狂客,而是一個曆經滄桑後與自然對話的垂暮者。

寶應元年762年)冬,李白自知大限將至。他強撐病體,寫下絕筆《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詩中以折翼的大鵬自喻,既回望年少時“鬥酒詩百篇”的豪情,也喟歎壯誌未酬的遺憾。“仲尼亡兮誰為出涕?”一句化用子貢哭孔子典故,將個人命運與文化傳承相係,悲愴中透著超越生死的孤高。

關於李白的卒年,學界普遍采信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並序》中“年六十有二”的記載。而其死因則衍生出浪漫傳說:相傳他醉後泛舟采石磯,見水中月影澄澈,俯身攬月,遂溺亡於江心。這一說法雖不見於正史,卻暗合詩人“天地一逆旅”的豁達生死觀——以最詩意的方式融入自然,恰如他一生追求的“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的超脫境界。

七、李白的詩歌成就

1.浪漫主義巔峰的締造者

李白的詩歌以“豪放飄逸”著稱,其想象力如天馬行空。《蜀道難》中,他以“噫籲嚱,危乎高哉!”的驚歎開篇,將蜀道之險幻化為“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的神話圖景;《夢遊天姥吟留彆》裡,“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的奇幻場景,將夢境與現實熔鑄成瑰麗詩篇。這種浪漫並非虛幻無依,而是根植於對自由的極致追求——他筆下的大鵬、明月、江海,皆是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達。

2.體裁創新的集大成者

李白對古體詩的貢獻尤為突出。其歌行體長詩如《將進酒》,打破傳統樂府的格律限製,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奔放起興,將飲酒高歌與人生哲思交織;五言古詩《月下獨酌》則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細膩筆觸,展現孤獨中的詩意哲思。在絕句領域,他的《靜夜思》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白描,將思鄉之情凝練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號。

3.語言藝術的革新者

李白善用口語化表達,卻能化俗為雅。《長乾行》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童真描寫,成為“青梅竹馬”成語的源頭;《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以質樸意象勾勒出盛唐氣象。他還常借神話傳說增強詩歌張力,如《梁甫吟》中“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將求仕之願與神話場景融合,形成獨特的藝術張力。

4.後世影響的輻射者

李白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貫穿千年。中唐李賀繼承其奇幻風格,創作出“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的奇絕詩句;宋代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詞風,亦可見李白《把酒問月》的遺韻。直至現代,郭沫若創作曆史劇《李白》、餘光中以詩致敬,皆證明其藝術生命力的永恒。日本漢學家鬆浦友久更稱李白為“世界文學的太陽”,足見其國際影響力。

八、詩魂不朽的文化豐碑

李白的一生,是理想主義者在現實泥沼中的跋涉,也是詩人用文字對抗庸常的史詩。他既未能如縱橫家般“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也未成為道教追求的“羽化登仙”之人,卻以詩歌構築起超越時空的精神王國。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岸,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他的詩句早已化作中華民族精神的基因——在困頓時給予力量,在平凡中點燃浪漫。

當我們今日重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觸摸的不僅是千年前的墨痕,更是一個民族永不熄滅的理想之光。李白的傳奇,不僅屬於盛唐,更屬於每一個心懷遠方、渴望超越的靈魂。他以詩為劍,劈開世俗的桎梏;以酒為墨,書寫生命的華章,最終在曆史的長卷中,留下了一個不朽的“詩仙”形象。

喜歡中國古今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今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之宿主居然真是大佬 婚姻破裂,你後悔什麼 讓你做惡,不是讓你做掉惡人啊喂 開局農奴,我被召喚為英靈? 開局綜武!娶柳神為妻!逍遙諸天 最弱資質弟子修仙記 囡囡三歲半,小祖宗她炸翻天 女承母業,我在豪門當保姆 崩壞:從最弱律者開始生活 我,木偶戲神,斬斷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