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亨:臨危受命,優柔果斷_中國古今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古今名人傳 > 第55章 李亨:臨危受命,優柔果斷

第55章 李亨:臨危受命,優柔果斷(1 / 2)

唐肅宗李亨,這位在唐朝曆史長河中占據特殊地位的帝王,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與悲劇色彩。從驚心動魄的出生,到艱難險阻的太子生涯,再到安史之亂時臨危受命登基稱帝,最後在宦官弄權的困境中離世,李亨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他的經曆深刻地影響了唐朝的曆史走向。

一、皇室初啼:命運的驚險開端

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大唐東宮之彆殿,一聲清脆的啼哭劃破寂靜,李亨誕生於世。他的出生,本應是皇室的喜悅之事,然而,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驚險。彼時,李亨的父親李隆基,雖已被冊立為太子,卻麵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太平公主,這位權傾一時的女性,憑借著武則天的餘威與自身的謀略,在朝堂上勢力龐大,對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構成了嚴重威脅。當得知李亨的母親楊氏懷孕後,李隆基陷入了極度的焦慮。他深知,太平公主一直對他虎視眈眈,若借此機會指責他沉迷女色,耽誤朝政,進而煽動輿論逼迫睿宗李旦廢黜他的太子之位,後果將不堪設想。在這種恐懼的驅使下,李隆基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命屬下秘密尋來墮胎藥,試圖將這個尚未出世的小生命扼殺在母腹之中。

幸運的是,或許是命運的眷顧,李隆基在關鍵時刻猶豫了。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李旦,想起了家族的傳承與責任,也想到了這個即將失去生命的孩子。最終,在一番痛苦的思索後,他收回了成命,李亨這才得以幸運地保全了性命。

李亨出生後,由於其生母楊氏隻是太子姬妾,而太子妃王氏一直未有子嗣,且地位尊崇。楊氏出於自身地位的考量,無奈之下,將李亨交由王氏撫養。幸運的是,王氏對李亨視如己出,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愛。在王氏的悉心照料下,李亨在溫暖的嗬護中茁壯成長。

開元三年公元715年),李亨的二哥李瑛被冊立為皇太子,而年僅4歲的李亨則被拜為安西大都護,同時兼任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不過,這些職位對於年幼的李亨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意義,屬於遙領之職,他並未真正出閣就職。但這一任命,無疑彰顯了皇室對他的重視與期望,也為他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此後,唐玄宗特意為李亨選派了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等名士作為他的侍讀,悉心教導他的學業。在這些名師的指導下,李亨勤奮好學,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文化素養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為他未來應對複雜的政治局麵做好了準備。

二、艱難儲君:在陰謀與危機中求存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在泰山舉行了盛大的封禪大典,這是一場彰顯國威與帝王功績的重大儀式。歸來後,他做出了一項影響李亨等諸多皇子成長環境的決定——在安國寺東附苑城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十王宅”。“十王宅”建成後,玄宗將已長大成人的皇子們安置其中,李亨也在此時,以忠王的身份入住,當時他年僅15歲。在“十王宅”中,諸王分院而居,生活起居皆由宦官負責管理。這一舉措,雖然限製了皇子們與外界的聯係,卻也為他們提供了相對穩定且集中的學習環境。

在“十王宅”的歲月裡,李亨接受著嚴格而係統的教育。玄宗對皇子們的學業極為重視,為他們延請了眾多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名士作為侍讀,李亨身邊便有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等一眾名師。賀知章,以其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華聞名於世,他的言傳身教,讓李亨對詩詞歌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文學創作方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潘肅、呂向、皇甫彬等先生,也各自在經史子集、治國理政等方麵給予李亨深入的教導,使他得以廣泛涉獵各類知識,逐漸形成了較為全麵的知識體係和深刻的思想見解。

在名師的悉心指導下,李亨展現出了勤奮好學的品質。他每日天未亮便起身誦讀經典,無論是儒家的《論語》《孟子》,還是史書《史記》《漢書》,他都能沉浸其中,反複研讀,汲取古人的智慧與經驗。遇到疑難問題,他總是虛心向老師們請教,與同窗們熱烈探討。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亨不僅在文化知識上有了顯著的積累,還培養了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沉穩的處事態度。

除了文化學習,李亨也開始涉足一些政治事務。儘管他所擔任的安西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等職務屬於遙領,無需實際到任處理政務,但這些任命無疑為他提供了接觸政治、了解國家邊疆事務的機會。通過與朝中大臣的交流以及對相關事務的研究,李亨逐漸對國家的政治格局、軍事形勢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為他日後承擔更重要的政治責任做好了準備。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大唐宮廷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太子李瑛被廢。按照傳統的立長原則,李亨在現存諸子中年齡較長,這一因素使得他在競爭中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同時,李亨的出身背景也無可挑剔,他的母親楊氏出自弘農楊氏,是名門望族之後,其家族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有著深厚的根基。綜合這些因素,唐玄宗最終做出了決定,於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將李亨冊立為太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成為太子的李亨並未迎來安穩的生活,反而陷入了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陰謀與危機之中。宰相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開始將矛頭指向李亨。他深知李亨一旦即位,自己的地位將岌岌可危,於是處心積慮地想要廢除李亨的太子之位。

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李林甫發動了韋堅之禍。韋堅是李亨妻子韋妃的哥哥,他與邊關將領皇甫惟明會麵,這本是正常的交往,但李林甫卻抓住機會,指使黨羽楊慎矜彈劾韋堅與皇甫惟明結謀,想要立太子李亨為皇。唐玄宗聽聞後,勃然大怒,將韋堅和皇甫惟明逮捕入獄。儘管李亨極力撇清關係,但還是受到了牽連。為了表明自己對唐玄宗的忠誠,消除父親對自己的疑慮,李亨忍痛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主動與太子妃韋氏離婚。韋氏被迫離開東宮後,削發為尼,在青燈古佛旁度過了餘生。

僅僅十個月後,李林甫又製造了柳積之禍。李亨良娣杜氏的父親杜有鄰被女婿柳積誣告勾結太子謀反,李林甫借此大做文章,將杜有鄰等人杖殺。李亨為了自保,不得不廢除杜良娣為庶人。在這兩場風波中,李亨雖未被直接廢黜太子之位,但他的處境卻愈發艱難,時刻都在恐懼與不安中度過。

除了針對李亨身邊的人,李林甫還將目標對準了邊疆的統兵大將。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大唐名將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因反對玄宗攻取石堡城的作戰方略遭到將領董延光的誣告,隨即被玄宗下獄審訊。王忠嗣幼年時代在宮中長大,與李亨私交很好,李林甫咬住這層關係不放,指使王忠嗣的部下向玄宗誣告王忠嗣以邊將身份私交太子,圖謀不軌。雖然玄宗認為李亨久居深宮,根本沒有機會與王忠嗣私下串聯交往,但仍然對王忠嗣進行了嚴厲處置,如果不是哥舒翰在玄宗麵前冒死求情,王忠嗣幾乎被處死。隨後王忠嗣被外放貶官,第二年就離奇暴死。

在李林甫的多次構陷下,李亨的太子之位搖搖欲墜,但他憑借著自己的謹慎與隱忍,一次次化險為夷。這一時期的經曆,讓李亨深刻地認識到了宮廷政治的殘酷與黑暗,也磨練了他的意誌和政治智慧。

三、登基靈武:亂世中的新希望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東平郡王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為名,在範陽起兵造反,安史之亂爆發。叛軍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向長安逼近。十二月二十二日,安祿山攻下唐朝東都洛陽,唐朝局勢岌岌可危。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唐玄宗驚慌失措,匆忙做出了一係列錯誤的決策。他先是聽信楊國忠的建議,拒絕了哥舒翰堅守潼關的正確主張,強令哥舒翰出兵討叛,結果導致唐軍大敗,潼關陷落。隨後,楊國忠又勸唐玄宗移駕逃往四川。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攜楊貴妃、楊國忠以及部分皇室成員、大臣,在禁軍的護衛下,悄然離開了長安。當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發生了震驚朝野的馬嵬兵變。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認為天下大亂是楊國忠造成的,他通過東宮宦官李輔國轉告李亨,希望能殺掉楊國忠。李亨猶豫不決,然而六軍將士群情激憤,堅決請求誅殺楊國忠,否則拒絕前進。最終,楊國忠被士兵追殺至馬嵬驛西門,被殺死並肢解,首級懸掛示眾,他的妻妾子嗣全部被殺。

馬嵬兵變並未就此結束,陳玄禮又請求賜死楊貴妃。唐玄宗起初難以決斷,但在將領們的不斷逼迫下,最終下令勒死楊貴妃。陳玄禮等人見到楊貴妃的屍體後,馬嵬兵變才宣告結束。馬嵬民眾攔阻玄宗請留,玄宗不從。而太子李亨則在此時留下,他意識到,繼續跟隨唐玄宗逃往四川已無法挽救唐朝的危局,必須另尋出路。於是,在眾人的勸說下,李亨決定與唐玄宗分道揚鑣,北上靈武。

李亨車駕抵達渭北時,便橋已斷,渭水暴漲,在沒有船隻的情況下,李亨召集水邊三千多百姓,徒步渡過渭水。途中遇見潼關散兵,誤以為是安祿山的追兵,雙方交戰,李亨一方士兵死傷很多。李亨率殘部北上,同行者隻有廣平王、建寧王,加上四軍將士,堪堪兩千人。李亨率部一路經過新平郡、安定郡、烏氏驛等處,跋山涉水,最終抵達平涼郡時,已有數萬軍馬,軍隊士氣振奮。李亨在平涼停留數天,不知去向何處,恰逢朔方留後杜鴻漸、魏少遊、崔漪等人派使官來迎接李亨,聽聞朔方的兵馬情況極佳,加上河西行軍司馬裴冕的勸解,李亨決定去朔方靈武以圖進取。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七月九日,李亨抵達靈武。裴冕、杜鴻漸等人上諫,如今國家危急,唐玄宗卻不管國家大事,逃去蜀川。國家大事需要人主持,李亨受億萬百姓愛戴,應當即位為天子,安定國家。李亨以叛亂未平拒絕,裴冕等人六次上書,言辭激烈,請求李亨登基。李亨無法拒絕,於是聽從。十二日,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改元至德,並將此事上奏給太上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差佬的故事 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 港島舊事 權臣西門慶,篡位在紅樓 關於神明的日常生活 寒門屠戶之子的科舉日常 惡毒公主覺醒後,他們都想當駙馬 快穿:反派摟她入懷,喊再生一個 屍怪修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