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亨:臨危受命,優柔果斷_中國古今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古今名人傳 > 第55章 李亨:臨危受命,優柔果斷

第55章 李亨:臨危受命,優柔果斷(2 / 2)

李亨的即位,標誌著大唐在安史之亂中有了新的領導核心。他在這個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扛起了平叛的大旗,為全國軍民帶來了希望。從此,李亨開始調動各方力量,積極組織平叛戰爭,努力挽救大唐於危難之中。

四、平叛之路:收複兩京的艱辛努力

李亨即位後,立即將收複東京洛陽與西京長安作為首要任務。他深知,隻有收複兩京,才能重振唐朝的威望,穩定民心,徹底平定安史之亂。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亨詔令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範陽節度使李光弼率兵抵達靈武。這兩位將領都是唐朝的名將,他們麾下的軍隊戰鬥力極強,是平叛的主力。同時,回紇、吐蕃也相繼派遣使者前來,表示願與李亨一起出兵討伐安祿山軍。回紇太子葉護率精兵四千來援助唐朝,李亨在鳳翔接待回紇太子葉護,禮遇恩厚。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李亨命廣平王李俶率領朔方等各鎮兵及回紇、西域各國共十五萬兵力,號稱二十萬,從鳳翔出發討伐安祿山軍。二十七日,唐軍抵達長安西,於香積寺北麵與叛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唐軍將士奮勇殺敵,回紇騎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從叛軍背後發起攻擊,使得叛軍陣腳大亂。最終,唐軍大破安軍,斬殺六萬餘人,叛將安守忠等人棄城逃跑,長安被成功收複。

然而,在收複長安的過程中,李亨曾與回紇約定,一旦收複京城,城內金帛與女人全歸回紇所有。這一約定雖然在當時為唐軍爭取到了回紇的支持,但也為日後的百姓帶來了災難。長安收複後,葉護想要依照約定劫掠長安,廣平王以東京洛陽尚未平定製止。長安得以暫時安撫,李亨得知後,高興地表示自己不如廣平王。

廣平王鎮守長安三天後,帶兵去收複洛陽。太子少傅虢王李巨為西京留守。捷書抵達鳳翔後,百官慶賀,李亨淚流不止,派宦官入蜀去上奏太上皇,又派左仆射裴冕先入京師,去告慰祖宗陵廟並安撫百姓。

同年冬十月,安祿山之子安慶緒調集洛陽所有兵力,命手下嚴莊與張通儒聯合抵抗唐軍。安軍聚兵十五萬,郭子儀率唐軍與回紇聯軍再次大敗安軍,嚴莊等人棄城逃跑,去洛陽報告安慶緒。十六日晚,安慶緒率部逃出洛陽,逃往河北,並殺死俘虜的唐朝將領哥舒翰等三十餘人。後廣平王率軍進入東京,收複洛陽。回紇軍進入洛陽府庫收取錢財,又在市井村坊劫掠財物三天,仍不滿足。東京百姓拿出一萬匹錦緞賄賂回紇軍,此事才結束。

唐軍收複兩京,是平叛戰爭中的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士氣。李亨也因此聲望大增,他遣兵仗親自在灞上迎接凱旋的唐軍,稱自己的家國,是由郭子儀再造。然而,這場勝利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僅百姓遭受了劫掠,唐朝的國力也進一步受損。而且,安史之亂並未就此平息,叛軍殘餘勢力仍在河北等地負隅頑抗,唐朝的危機依然存在。

五、統治後期:內憂外患的困境續)

李亨在權力與親情的撕扯中日益衰弱。遷居太極宮後,唐玄宗身邊的心腹高力士因“潛通逆黨”罪名被流放巫州,陳玄禮則被勒令致仕,親信宮女被悉數遣散。麵對父親的淒涼處境,李亨雖曾數次前往問安,卻始終未能阻止李輔國對太上皇的政治孤立。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在幽居太極宮僅半年後抑鬱而終,享年78歲。李亨聽聞噩耗,“號慟不止,因加疾”,本就病弱的身體更受重創,臥床不起。

此時,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張皇後早年曾與李輔國結盟打壓異己,但隨著李輔國權勢膨脹,二人矛盾漸顯。張皇後欲效仿武則天乾政,在李亨病重之際,她試圖聯合越王李係發動政變:一方麵以太子李豫“柔弱”為由,密謀廢黜其儲君之位;另一方麵,計劃誅殺李輔國及其黨羽程元振,將宮廷禁軍掌控於己手。

然而,消息走漏至李輔國處。寶應元年四月十六日,李輔國與程元振搶先發難,率禁軍入宮控製局勢。張皇後逃入李亨寢宮尋求庇護,李輔國竟公然闖入長生殿,當著病榻上李亨的麵,將張皇後強行拖走。李亨目睹這一幕,“驚悸不知所為”,在極度驚嚇中病情急轉直下。當夜,李輔國縊殺張皇後、越王李係及親信百餘人,而李亨則在混亂中崩逝於長生殿,終年52歲,距其父玄宗之死僅十三日。

六、曆史鏡像:複雜多麵的帝王評價

李亨的一生恰似一麵棱鏡,折射出安史之亂前後唐朝的矛盾與掙紮。其功績與過失,在後世爭議中始終交織:

中興之功不可磨滅。在帝國瀕臨崩解的危局中,李亨以靈武即位重構了平叛的政治核心。他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聯合回紇軍事力量,僅用一年半便收複兩京,遏製了叛軍的擴張勢頭,為唐朝續命百餘年奠定基礎。經濟上推行的榷鹽法與貨幣改革,雖未能根治財政危機,卻暫時緩解了軍費壓力。此外,他對藩鎮的招撫策略如任命田承嗣、李懷仙等降將為節度使),雖埋下割據隱患,但在當時實為維係統治的無奈之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決策失當加速衰頹。李亨的戰略短視暴露無遺:相州之戰不設主帥、以宦官監軍,致使二十萬大軍潰敗;為借回紇之力而放任劫掠,嚴重損害民心;對叛軍降將的姑息縱容,直接催生了河朔三鎮的割據格局。更致命的是,他開創的“觀軍容使”製度與對李輔國的過度倚重,徹底打破了唐朝前期“內臣不典兵”的傳統,為中晚唐宦官專權如俱文珍、仇士良)埋下禍根。據《舊唐書》統計,自李亨之後,唐朝九位皇帝中竟有七位由宦官擁立,五位死於宦官之手,其負麵影響貫穿百年。

人性困境與曆史宿命。李亨的悲劇不僅源於政治決策失誤,更根植於其矛盾的性格與時代局限。儲君時期長達18年的高壓環境,塑造了他多疑怯懦的特質;登基後又急於證明自身權威,反而陷入權力鬥爭的泥潭。麵對太上皇玄宗的餘威、權臣的傾軋、藩鎮的割據,這位本就缺乏雄才大略的帝王,最終在內外交困中走向末路。

七、餘波:李亨時代的深遠回響

李亨的統治猶如唐朝曆史的轉折點,其影響超越了個人命運:

政治格局:宦官勢力崛起與藩鎮割據形成,徹底改變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平衡,唐朝從此陷入“內宦外藩”的雙重威脅。

軍事製度:府兵製瓦解後,募兵製與節度使製度的弊端全麵暴露,職業軍人集團成為左右政局的關鍵力量。

文化嬗變:安史之亂的衝擊促使士大夫階層反思盛世幻象,儒學複興與古文運動萌芽,為宋代“理學”興起埋下伏筆。

當李亨的生命終結於長生殿的寒夜,他或許未曾料到,自己親手開啟的不僅是平叛之路,更是一個持續百餘年的衰世困局。這位亂世帝王的掙紮與失敗,恰似一曲挽歌,為盛唐的輝煌畫上了蒼涼的休止符。

喜歡中國古今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今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共舞在無妄之前 歡迎來到我的詭異網站 喧囂未及之處 九極獨尊 開局退婚?她解鎖美食係統被雄競 序列:從瘋子開始晉升 繼承直播公司,妖族全員變牛馬 從純陽功開始加點 重回末世,從拋棄白眼狼全家開始 破鏡重圓:禁欲機長私下又爭又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