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靖國公從漠北大捷,傅恒同樣從麵點大捷的消息傳來,整個朝堂都沉浸在喜悅之中。然而,在這一片歡騰聲中,戶部尚書卻愁容滿麵地看著皇帝,因為他知道,這兩場勝仗意味著巨大的開支。
皇帝坐在龍椅上,滿臉笑容地看著大臣們,對靖國公和傅恒的功績讚不絕口。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戶部尚書身上時,笑容瞬間消失了。
“愛卿,此次兩場大捷,所需糧草必定不少,你可有準備?”皇帝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
戶部尚書戰戰兢兢地站出來,哭唧唧地說道:“陛下,臣實在是無能為力啊!如今國庫空虛,實在拿不出多餘的糧草了。”
皇帝的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他沒想到戶部竟然如此拮據。他瞪大眼睛,看著戶部尚書,厲聲道:“這怎麼可能?國家的糧草儲備都到哪裡去了?”
戶部尚書連忙解釋道:“陛下,近年來天災頻繁,加上邊疆戰事不斷,國庫的開支已經遠超收入。如今又要增加糧草供應,臣實在是難以籌措啊!”
皇帝聽了戶部尚書的話,心中更加煩悶。他知道戶部所言不假,但這兩場勝仗對於國家的意義重大,不能因為糧草問題而影響士氣。
“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皇帝不甘心地問道。
戶部尚書滿臉愁容,眉頭緊鎖,苦著臉對皇帝說道:“陛下啊,如今國庫空虛,若想解決當前的困境,除非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稅收,否則微臣實在是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皇帝聽聞此言,沉默不語,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增加稅收並非易事,不僅需要考慮國家的經濟狀況,更要顧及百姓的承受能力和社會的穩定。若強行加稅,恐怕會引起百姓的不滿和抵觸,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皇帝在朝堂上沉默了片刻,最終決定退朝後召集心腹大臣們共同商議此事。他希望通過與大臣們的深入討論,能夠找到一個既不影響國家財政,又不會引起百姓不滿的解決方案。
和親王弘晝心中對於賢德妃賈氏一族的囂張跋扈早已積壓了許久的不滿情緒,此刻終於逮到了一個可以發泄的機會,自然是毫不客氣地落井下石。
他嘴角微揚,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對著皇帝說道:“皇兄啊,您可知道那賢德妃賈氏一族有多富有嗎?他們家的錢財簡直多到令人咋舌!就說這拜佛一事吧,他們竟然一下子就捐出了好幾萬的香油錢呢!”
皇帝聽了弘晝的話後,原本平靜的眼神突然微微一動。他心裡暗自思忖,雖然他對賈氏一族在朝廷中的勢力有所了解,也聽說過他們家底頗為豐厚,但卻從未想過這與當前的糧草困境有什麼關聯。
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嚴肅地問道:“和親王所言可是屬實?”
弘晝見狀,連忙躬身回答道:“皇兄,此事千真萬確啊!那賈氏一族平日裡行事極為張揚,如今竟然如此大肆地捐獻香油錢,由此可見其財富之巨大。”
這時,內務府總管果親王弘瞻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嘲諷地說道:“皇兄,這賈家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巨富啊!想當年,孝賢皇後的母族富察氏以及皇貴妃的母族佟佳氏都不敢如此炫耀財富呢。
就因為靖國公的庶子炫富,皇貴妃還特意責罰了國公府的庶子。可同樣是炫富,這賈家卻像個沒事人一樣,真是讓人費解啊!”
皇帝聽了弘瞻這番話,臉色愈發陰沉。他一直清楚賈家仗著賢德妃在後宮的地位,在朝中橫行霸道,如今聽聞他們如此炫富,心中的怒火不禁燃燒起來。皇帝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朕知道賈家行事囂張,但沒想到竟到了如此地步。如今國庫空虛,他們若真有如此財富,也該為國家出份力。”
弘晝和弘瞻相視一笑,他們的目的已然達到。此時,朝堂上的大臣們也都交頭接耳起來,對賈家的不滿情緒似乎也被點燃。皇帝掃視了一圈眾人,接著說道:“此事容朕再做思量,退朝吧。”
退朝之後,皇帝邁著沉重的步伐回到了養心殿。他緩緩地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似乎心中正被一個難題所困擾。
皇帝眉頭緊鎖,心中那片愁雲愈發濃重,糧草之事如巨石般壓在心頭,讓他難以釋懷。這不僅關乎著前線戰士的溫飽,更是牽動著千萬百姓的生死存亡。他深知,此等大事處理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朝野動蕩,民生困苦。然而,要在這紛繁複雜的局勢中找到解決之道,又談何容易?他需得如履薄冰,權衡利弊,方能做出那決定性的一擲。
正當皇帝陷入沉思之際,賈家的身影悄然浮現在他的腦海。那賈家,仗著權勢,近來愈發囂張,甚至有淩駕於皇權之上的趨勢。皇帝心中不滿已久,暗想此次若能借糧草之事,給賈家一個深刻的教訓,既能維護朝廷的威嚴,又能警醒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
目光所及之處,一份奏折靜靜地躺在桌上,那正是關於賈家種種不法行徑的詳實記錄。皇帝一字一句地讀過,心中的怒火愈發熾烈。賈家之行,已然觸及了他的底線,若不嚴懲,何以安天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皇帝亦深知,賈家乃皇親國戚,處理此事必須慎之又慎。他需得尋得一個既能解決糧草危機,又能巧妙打擊賈家的兩全之策。
此時,賢德妃賈氏仍在後宮之中,享受著那無儘的榮華富貴,對於外界的波濤洶湧,她渾然不知。她沉浸在皇帝給予的寵愛之中,以為這便是永恒的安寧。
皇帝決定前往慈寧宮,與太後共商大計。步入慈寧宮,隻見太後正悠然地坐在榻上,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皇帝行禮問安,簡短寒暄之後,便直截了當地將糧草問題與賈家的種種行徑和盤托出,語氣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憂慮與決心。
太後聞言,神色微變,心中已然明了。後宮不得乾政,這是祖宗留下的鐵律,她自然不敢輕易逾越。然而,麵對皇帝的困境,她又怎能袖手旁觀?
太後沉默片刻,似乎在權衡著什麼。終於,她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堅定:“後宮不得乾政,哀家自是銘記於心。但皇帝既有所慮,哀家便給你一些建議吧。”
皇帝聞言,心中一喜,連忙躬身請教。
太後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嬪妃省親,乃是我朝舊例。雖後宮嬪妃入宮後便難得歸家,但此番或許可借此機會,看看哪家是真正知分寸、懂進退的。那些囂張跋扈、仗著帝寵便肆意妄為的家族,自會在這一過程中暴露無遺。在宮中橫行霸道的,自然是要敲打敲打的。”
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明白了太後的意思。通過嬪妃省親,不僅可以對賈家進行敲打,還能借此機會觀察其他家族的態度和行為,可謂一舉兩得。
皇帝一聽,眼睛頓時一亮。這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既能讓賈家收斂一些,又能順便看看其他家族的情況,可謂是一舉兩得。他忍不住誇讚道:“太後真是高明,此計大妙!”
太後聞言,臉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對皇帝聰明才智的認可,也有對接下來計策的期待。她輕輕地點了點頭,緩緩說道:“真正出身於世家大族,知分寸、懂進退的嬪妃,自是不會輕易涉足這省親一事。她們深知後宮規矩,更明白何為謹言慎行,何為家族榮耀。”
太後目光流轉,輕輕看了皇帝一眼,繼續說道:“就如你的皇貴妃馨瀾,她那般精明強乾,又怎會看不透你讓嬪妃省親的真正意圖?她定能明白,這不僅僅是對嬪妃們的恩典,更是對她們家族的一次考驗與展示。”
皇帝聞言,心中暗自讚歎太後的睿智與深遠。他深知,太後此言不僅是對馨瀾的讚譽,更是對他決策的肯定。他微微頷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太後所言極是,馨瀾之聰慧,定能領會朕意。此次省親,既是對嬪妃們的恩澤,也是對那些世家大族的一次審視與警醒。”
太後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從容與睿智:“皇帝,你心中已有計較,哀家便不再多言。隻願這省親之行,能如你所願,既解決了糧草之困,又給了那些需要敲打之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皇帝起身,恭敬地行禮:“多謝太後指點迷津,朕定當謹慎行事,確保此計萬無一失。”
太後輕輕抬手,示意皇帝免禮,語氣中充滿了慈愛與威嚴:“皇帝,你乃一國之君,哀家相信你的判斷與決策。隻願這省親之事,能順利進行,既彰顯了皇家的恩典,又維護了朝廷的威嚴與穩定。”
皇帝感激地看了太後一眼,心中暗自慶幸自己能有這樣一位深明大義、又善解人意的母後。他恭敬地回道:“多謝太後指點迷津,兒臣定當銘記在心。”
說完,皇帝便起身告退,準備回去著手安排嬪妃省親的事宜。他邊走邊想,這次一定要好好地給賈家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在皇宮中,誰才是真正的主宰。
而此時的賢德妃賈氏,還在後宮中悠然自得地品茶賞花,完全不知道一場針對她家族的風暴已經悄然來臨。她身邊的宮女們見狀,也紛紛議論起來。
“聽說皇帝要去安排嬪妃省親了,不知道咱們家娘娘有沒有機會回去看看呢?”
“哎呀,你可彆亂說。這嬪妃省親可不是隨便能安排的,得看皇帝的意思。”
“不過話說回來,咱們家娘娘在宮中這麼受寵,說不定皇帝真的會給她這個麵子呢。”
賈氏聽到宮女們的議論,心中也不禁有些期待。她雖然享受著皇宮中的奢華生活,但偶爾也會想念起家中的親人。如果這次真的能回去看看,那可就太好了。
然而,賈氏並不知道,這場看似普通的嬪妃省親,實則暗藏玄機。皇帝已經決定,要借這次機會,好好地敲打一下賈家,讓他們知道在皇宮中,誰才是真正的主人。而賈氏,也將因此卷入一場她從未想過的風波之中……
喜歡如懿傳之鳳臨天下請大家收藏:()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