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爾曼尼亞—高盧戰爭結束後,高盧在西方大陸的霸主地位被日爾曼尼亞拉下神壇,兩國結成死仇。由於單憑高盧一個國家的力量無力對抗日爾曼尼亞,因此就必須尋找盟友,這就給了日爾曼尼亞很大的壓力。為此,俾斯麥決定和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結盟,共同孤立和打擊高盧。
黃帝曆4570年6月,羅多兩國皇帝簽訂《興勃隆協定》,約定遇有第三國侵略危及西方和平時,兩國應立即商討共同的行動方針。同年10月,日皇也加入這一協定,從而結成“三皇同盟”,羅多兩國在色雷斯上麵的矛盾有所緩和。不過從黃帝曆4572年開始,隨著第十次羅魯戰爭的爆發以及色雷斯半島上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羅刹國與多瑙河君主國在色雷斯上的矛盾又激化了起來。
因為這些個事,俾斯麥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來緩和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之間的矛盾。最終,在俾斯麥等人的長期努力下,羅刹國與多瑙河君主國之間的矛盾又有所緩和下來。黃帝曆4578年6月,羅日多三國同盟建立。
李光對此看在眼裡,他認為這個三皇同盟隻能維持一段時間,遲早會因為羅多關係的惡化而解散,因為羅多兩國在色雷斯上麵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他也不得不慶幸老祖宗找了個好的位置,看看日爾曼尼亞那處於四戰之地的位置,想不進行軍事擴張都難。
事實上,俾斯麥要想構建三皇同盟,就必須要和塞裡斯和不列顛兩國商量好,因為塞不兩國都跟羅刹國在亞細亞有很大的矛盾,而且塞裡斯的資本集團和日爾曼尼亞的貴族集團有較為密切的經濟聯係,不列顛在地理位置上離日爾曼尼亞較近,且有著強大的海軍,因此俾斯麥不能得罪這兩個大國。因此,在本時空中的三皇同盟建立之前,俾斯麥在塞不兩國做了很大一番的外交努力,最終和李光、格萊斯頓兩人達成了一致。
李光並不關心三皇同盟的建立會對塞裡斯怎麼樣,畢竟距離上還是太遠了,也就一個羅刹國和塞裡斯接壤,而且接壤的地方還都是一些爛地,也沒啥人口。除此以外,李光還知道這個三皇同盟不出幾年遲早會解散,因此也就沒那麼擔心。
不過,李光卻讓駐日爾曼尼亞大使林舟去和俾斯麥商談,看看能不能踢掉羅刹國,結成一個塞日多新三皇同盟,因為李光需要在之後的一戰當中借助日爾曼尼亞來大幅度削弱不列顛的實力,因此,他絕不能讓日爾曼尼亞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日爾曼尼亞,科恩,俾斯麥府邸。
“首相大人,塞裡斯大使林舟求見。”一位仆人向俾斯麥報告道,此時俾斯麥正手拿一份報紙。
“塞裡斯大使,來我這乾什麼?”俾斯麥放下了手中的報紙,“請他進來。”
“是。”
林舟進入了俾斯麥的府邸,在與俾斯麥握手後便坐到了沙發上,俾斯麥吩咐仆人去倒杯紅茶,隨後便對林舟問道:
“請問林先生今日過來所為何事?”
“俾斯麥大人,聽說貴國和羅刹國以及多瑙河君主國結成了同盟,這是真的嗎?”林舟事實上是知道的,他在明知故問。
“林先生,這件事世人皆知,貴國的首相也是知道的,我們確實和羅刹國以及多瑙河君主國結成了同盟。”俾斯麥說道,“難道貴國對我們這個同盟很是不滿嗎?可我記得貴國首相可是對此表示中立的。”
“當然不是,我們的首相大人不是不滿,而是想提醒一下貴國,你們的這個同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林先生您說的我都知道,不過我相信能維持很久,如果您來是為了要求我解散三皇同盟,那還是請回吧。”俾斯麥認為塞裡斯是想挑撥三國之間的關係。
“當然不是,俾斯麥大人,我們的首相大人認為,三皇同盟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過裡麵的成員必須得踢掉一個。”
“踢掉一個?”俾斯麥有些疑惑,“踢掉誰?”
“羅刹國。”
“什麼?”俾斯麥驚道,“為何要踢掉羅刹國?”
“是這樣的,我們的首相大人也想加入三皇同盟,不過我們和羅刹國有很大的領土糾紛,因此為了長時間維持這個同盟,故請求求把羅刹國給踢出去,這樣的話,一個塞日多新的三皇同盟就建立了。”
“這不可能。”俾斯麥拒絕道,“我們不久之前剛和羅刹國簽訂了協議,絕不能反悔。”
“俾斯麥大人,您要知道,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在色雷斯半島上的矛盾很是尖銳。在您的努力下,羅多兩國之間的矛盾確實有所緩和,不過那也隻是暫時的。現在色雷斯就是個火藥桶,隻需要一個火星子,就能把這個火藥桶給引爆,到那時,就算俾斯麥大人就算再怎麼努力,羅多兩國之間的關係也維持不下去。”林舟說道,“再說了,就憑沙皇政府那嗜土如命的性格,您能確保羅日邊境永遠相安無事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