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巴爾乾戰爭(一)_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 第250章 巴爾乾戰爭(一)

第250章 巴爾乾戰爭(一)(1 / 1)

1912年10月,索菲亞的保加利亞首相府裡,首相伊萬·格奧爾基耶夫把一份奧斯曼軍隊的裝備清單拍在桌上,紙頁邊緣被手指戳出了洞。清單上的步槍型號混雜著德國舊貨、俄國淘汰品,甚至還有二十年前的英國造,半數槍支標注著“無法連續射擊”。

“的黎波裡塔尼亞的意大利人已經證明了,”格奧爾基耶夫對著塞爾維亞首相尼古拉·帕希奇和希臘首相埃萊夫塞裡奧斯·韋尼澤洛斯說,“奧斯曼的軍隊連沙漠裡的駱駝兵都不如。我們三國聯軍加起來有三十萬人,他們在巴爾乾的駐軍還不到十五萬,現在動手,正好把他們趕回小亞細亞。”

帕希奇用鉛筆在地圖上圈出科索沃:“塞爾維亞的農民早就等不及了,上個月邊境衝突,奧斯曼的士兵居然用砍刀對抗我們的步槍——他們的軍火庫比我們的糧倉還空。”他突然壓低聲音,“俄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昨天暗示,他們願意提供十萬支步槍,用我們的銅礦抵賬。”

韋尼澤洛斯敲著馬其頓地區:“希臘的艦隊已經在愛琴海待命,奧斯曼的海軍連煤都湊不齊——聯合帝國南洋黨駐雅典領事說,他們的新加坡造船廠願意幫我們修軍艦,用橄欖油抵維修費。”

三國很快簽訂盟約:保加利亞主攻色雷斯,直逼伊斯坦布爾;塞爾維亞奪取科索沃和馬其頓北部;希臘占領馬其頓南部和克裡特島。簽字那天,格奧爾基耶夫特意讓人在盟約上畫了把劍,劍尖直指奧斯曼在巴爾乾的最後一塊領地。

消息傳到伊斯坦布爾時,青年土耳其黨正在召開緊急會議。恩維爾帕夏把巴爾乾地圖扯下來摔在地上,靴底碾過君士坦丁堡的位置:“讓艾哈邁德帕夏帶五萬軍隊去色雷斯,德國顧問說,隻要按普魯士方陣衝鋒,保加利亞人會嚇得潰散。”

財政大臣賈維德帕夏抱著算盤進來,算珠打得比說話聲還急:“國庫隻剩七萬金幣了,德國的軍火貸款要抵押安納托利亞的羊毛,英國又凍結了我們在印度帝國的存款——福爾摩斯侯爵說,‘不解決內部混亂,休想拿到一個子兒’。”

陸軍大臣塔拉特帕夏突然想起什麼,對秘書說:“給凱末爾發報,讓他立刻從伊茲密爾趕回首都,給他一個旅的兵力去守薩洛尼卡。”

此時的伊茲密爾,凱末爾正坐在碼頭的茶館裡,看著聯合帝國南洋黨的商船卸貨。陳德康副黨首派來的商人正在清點一船機床,說是要在伊茲密爾建紡織廠,用當地的棉花換南洋的橡膠。

“少校怎麼不去參加議會辯論?”商人遞過一杯綠茶,“報紙上說,青年土耳其黨又在吵著要向德國借兵。”

凱末爾望著遠處的棉花倉庫,那裡堆著剛從保加利亞邊境運來的貨物——巴爾乾的農民寧願把棉花賣給聯合帝國,也不願交給奧斯曼的稅吏。“他們打不贏的,”他輕輕轉動茶杯,“士兵的步槍裡一半裝的是劣質子彈,軍官們還在學德語口號,連保加利亞的農民都知道,這仗不用打就輸了。”

茶館老板端來一盤烤鷹嘴豆,插話說:“昨天宗教法庭的人來查稅,說我的秤不符合‘德國標準’,罰了我三個金幣。可他們連自己的國庫都管不好,還管我的秤?”

這時,傳令兵騎著馬闖進來,手裡舉著陸軍部的電報。凱末爾看完,隨手遞給商人:“讓我去守薩洛尼卡,用一個旅擋希臘的兩個師。”他站起身,從茶館牆角拿起一根拐杖——那是他在的黎波裡塔尼亞受傷後留下的後遺症,“告訴塔拉特帕夏,我辭職了。與其去前線送命,不如在伊茲密爾看看怎麼造好槍。”

他轉身對老板說道:“把你的秤借我用用,我要去看看南洋黨運的機床,是不是真像他們說的那樣,能造出合格的槍管。”

10月8日,巴爾乾戰爭爆發。保加利亞軍隊越過邊境時,奧斯曼的哨兵正在用德國教材學習隊列口號,直到子彈打穿帳篷才慌忙舉槍。艾哈邁德帕夏按德國顧問的命令,讓士兵排成密集隊形衝鋒,結果被保加利亞的機槍掃倒一片,第一天就丟了三個堡壘。

薩洛尼卡的守軍更慘,軍官們把大部分軍餉換成了金幣藏起來,士兵們拿著生鏽的步槍抱怨:“還不如去給聯合帝國的商船卸貨,至少能吃飽飯。”希臘軍隊打來時,有半個營的士兵直接扔下武器,跑到碼頭當搬運工。

伊斯坦布爾的皇宮裡,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對著退位詔書發呆。青年土耳其黨人逼著他簽字,說要“組建新政府爭取和平”,可他們連談判的資本都沒有——保加利亞的大炮已經能打到城郊的清真寺。

“讓聯合帝國駐奧斯曼大使來,”蘇丹突然對侍從說,“北方黨不是想在安納托利亞開礦嗎?告訴他們,隻要能讓巴爾乾聯軍停火,我就給他們十年開采權。”

大使趕來時,帶來了李光首相的條件:聯合帝國可以調停,但奧斯曼必須開放黑海海峽的通航權,允許北方黨的商船自由進出。“陳宏斌副黨首說了,”大使慢悠悠地說,“你們的軍艦連海峽都守不住,不如讓有實力的人來管,還能賺點通航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此同時,倫敦的英國外交部裡,格雷正對著巴爾乾地圖和法國外長皮雄通話:“讓希臘人彆太貪心,薩洛尼卡留著給保加利亞,免得他們打起來。印度帝國的斯科特勳爵已經派了三個團去亞丁灣,防止奧斯曼的潰兵衝進波斯灣——那是聯合帝國南洋黨的地盤,彆讓他們找我們麻煩。”

柏林的德皇威廉二世則在怒斥外交大臣:“為什麼不支持奧斯曼?我們在巴格達鐵路的投資怎麼辦?”基德倫韋希特爾遞上一份報表:“陛下,聯合帝國海外黨已經向保加利亞提供了五萬支步槍,亞曆山大·格倫維爾說,‘支持勝利者比拯救失敗者劃算’。”

12月的伊茲密爾,凱末爾的小作坊已經造出了第一支試用步槍。他讓人把槍綁在木樁上,連續射擊五十發,槍管隻是微微發燙。南洋黨來的工程師拍著他的肩膀:“這槍比德國貨適合這裡的氣候,要不要批量生產?陳德康副黨首說,南洋聯邦的橡膠園需要護衛隊,正好采購。”

凱末爾撫摸著槍管上的紋路,那是用聯合帝國的機床加工出來的,誤差不超過半毫米。“告訴陳德康,”他說,“我要在伊茲密爾建一座兵工廠,不用德國的圖紙,就按這裡的氣候、這裡的鋼鐵來造——也許有一天,奧斯曼需要的不是借來的武器,而是自己造的槍。”

窗外傳來報童的叫賣聲,報紙頭版印著《倫敦和約》的條款:奧斯曼把幾乎所有巴爾乾領土割給三國,隻留下君士坦丁堡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青年土耳其黨的報紙還在嘴硬,說這是“戰略收縮”,可街頭的乞丐都在嘲笑:“連自己的家門口都守不住,還收縮什麼?”

凱末爾的作坊裡,工人們正在安裝新的機床。南洋黨的商人送來一份訂單,要一千支步槍,用橡膠付款。“少校,”一個老工人問,“這槍上要不要刻奧斯曼的徽章?”

凱末爾想了想:“先刻上‘伊茲密爾造’吧。等有一天,這個名字能讓敵人害怕了,再刻徽章也不遲。”

夕陽透過作坊的窗戶,在槍管上反射出微光。遠處的碼頭,聯合帝國的商船還在卸貨,巴爾乾的棉花換成了南洋的橡膠,印度的茶葉換成了奧斯曼的羊毛,仿佛這場戰爭從未發生。隻有凱末爾知道,有些東西已經不一樣了——至少在伊茲密爾的這個小作坊裡,有人開始明白,真正的防守,不是靠借來的武器,而是靠自己能造出什麼。

喜歡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請大家收藏:()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穿到四零,我靠超市空間養全家 暴君的第一佞臣 養獸夫,揣萌崽,二殿下她逆襲啦! 半盞軼事 這個出馬仙有點der 被殺後,我穿成了九千歲 兒孫被換命?姑奶直播帶飛躺贏 我即是天神 諸天修行,我先知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