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等回過神來時已經到了午飯時間。
來福公公進來讓他用午膳,被皇上打發了。
他逐字逐句的看起了後邊的內容,認真到怕錯過任何一個字。
隻是後邊很多內容都是寫的孟子跟人論戰,被他直接跳過了。
他對論戰不感興趣,他隻想看治國之道,隻想看各國國君都是如何治國的。
秦國在崛起之時各國都沒有閒著,都在試圖變得更強,以求在接下來的大爭亂世中掌握先機。
可是一番對比下來,他悲哀的發現他既不像秦孝公,也不像魏惠王,更不像齊威王。
他比較像楚宣王。
秦孝公和齊威王就不說了,這倆都是知人善用聽人勸,這才讓國家強大起來。
魏惠王好歹是七國第一強國的國君,國力擺在那,大順真比不了。
畢竟現如今的大順也就比秦國剛開始變法時稍微好上那麼一點而已。
他腦子裡雖然沒有楚宣王那麼多奇思妙想,把下邊的人指使的團團轉,但是這麼多年了,大順在他手上也沒有強上那麼一點半點的。
發現這點後皇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沮喪。
越沮喪就越想大鵬先生此刻能就在他身邊,給他些許建議,告訴他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如同秦國一樣讓大順強大起來。
到底要到哪裡才能找到衛鞅那樣的治國能臣?
看看他朝堂上現如今都是些什麼人?
沽名釣譽,滿腦子都是權勢,陷害彆人一個比一個厲害,治國方麵卻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
皇上頓時悲從中來,不敢再對比下去,不然他怕自己真忍不住哭出來。
治國從來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如果一個人就能把整個國家都治理好,那要那麼多臣子有什麼用?
養他們就是為了讓他們爭權奪利的嗎?
皇上有生以來第一次對那些明爭暗鬥滿心陰謀的臣子產生了厭煩。
以至於來福公公過來稟報下邊的官員求見的時候他連見都沒見就讓來福打發了。
不用見他都知道這群人定是還想勸他送千蘭去和親,這群廢物!!!
想到祁千蘭,想到邊境,不知道為什麼皇上突然生出一種想問問大鵬先生到底該如何做的衝動來。
到底是送千蘭去和親爭取時間趕緊發展國力,還是拒絕和親派兵攻打匈奴?
可是打仗不是那麼容易的,說不得到頭來付出的還要更多。
若是大鵬先生在他麵前的話,他定要好好問問大鵬先生這仗到底該不該打,又該如何打。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根本壓不住,也讓皇上再也看不下去後邊的內容。